⊙庄健 ○主持 于勇
今年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25.6%降至25.4%,回落0.2个百分点,引发市场人士对下半年中国投资衰退的担忧。他们认为,在目前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下,投资衰退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动力,将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不过笔者认为这一担忧并无太多依据。首先,25%左右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不低。近十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4.2%(名义),对应的GDP增长率为10.5%(实际)。单从这一对应关系分析,如果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4%左右,就能保障全年GDP增速在10%左右。其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更谈不上衰退。尽管像前两年那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增幅明显下降,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如目前仍有10 多万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房建设(今年1000万套,明后年 2600 万套,即便3600 万套保障房完工后,其城镇家庭覆盖率仍不足 20%)需要大规模投资,与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投资也急需增加。第三,尽管经过10 多个月的政策密集紧缩导致信贷增速由前两年的20-30%回落至目前约 15-16% 左右的水平,但当前信贷增速与其近十年的均值相当。因此,只要下半年信贷增速不再进一步放缓,15-16% 的信贷增速应能提供24%左右的投资增速所需的流动性。从上述几个方面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4%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在国内消费和进出口不发生剧烈波动的前提下,这样的投资增速应能支撑9-10%左右的GDP增速,经济运行不可能出现“硬着陆”。
其实,相比投资总量增长,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投资结构的变化。受4万亿刺激计划结束和今年7月高铁事件影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增幅下降是必然的。尽管铁路投资回落(今年前7个月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1%),但其他行业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如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1.8%,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6%;居民消费的增长推动了酒店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投资增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投资继续增长。铁路投资仅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因此铁路投资的回落不会对总体固定资产投资造成明显的拖累,其他行业的投资增长已基本抵消了有关的负面影响。
从地区结构上看,今年前7个月,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0.5%和29.2%,都超过了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长率22.6%,表明投资的地区结构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利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从国有和民营投资结构方面看,前7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3.6%,明显低于民营投资32.7%的增长幅度。表明前两年“国进民退”的格局正发生变化,民营经济将成为拉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中长期来看,伴随国际经济、投资、贸易格局的调整和国内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必将逐步下降,而国内消费特别是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将逐步上升。顺应这一趋势,及时对投资增速、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不仅有利于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