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贤简介
福建上杭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广发证券创始人。
现任广东省副省长。
历任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总经理、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助理、广东广发证券公司总经理、广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广发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
曾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曾任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书记。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客座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员。
与中国资本市场几乎同时诞生的广发证券,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周年的风雨历程。
在这20年中,经过历任广发证券领导人和广大员工的努力和拼搏,广发证券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
作为第一任董事长,陈云贤博士当年怀着成为“中国的美林和摩根斯丹利”的理想,从广东发展银行证券营业部起步,艰辛创业,创立了广发证券。陈云贤为广发证券确立了“知识图强,求实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股份化、国际化、集团化、规范化”的战略,如今这已成为广发证券的公司文化和性格特征。
作为第二任董事长,王志伟带领广发证券经历了向全国快速扩张,奠定了公司综合实力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在王志伟任内,广发证券还经历了反收购和艰难的借壳上市等重要事件。
2011年5月,广发证券领导层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新一届领导层全部为60后。在成功上市并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变化后,广发证券聘请了国际知名的战略咨询顾问公司协助制定未来5年发展战略。
在2011年9月8日广发证券庆祝其成立20周年之际,本特刊特别采访了三位广发证券的主要领导人,他们都会在广发证券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记者 霍宇力 ○编辑 邱江
记者:众所周知,广发证券当年是在比较艰辛的条件下创立的,请您回忆一下当年的艰苦历程。
陈:回忆起来,20年前广发证券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条件确实是比较艰苦的。广发证券最早的办公地点在物资大厦,那时候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光线很暗,地方也比较狭窄。有7、8个人的样子,就是在一间大概有10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
另外,在最早期的时候,当时还只是广东发展银行证券业务部,公司没有车,所有员工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当时深交所和上交所刚开始交易,交易品种不丰富,我们的业务以债券为主,因此大家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各个银行网点和信托公司去收购债券,包括客户之间的交易,也是用自行车往来。当然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觉得很快乐。
记者:当初创立广发证券的初衷是什么?为何想到要在广州创立一家证券公司?当时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陈:在我国证券行业内,我是第一个研究探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博士。比较于西方的证券市场,我们国家才刚刚是萌芽和起步,所以说资本市场在我们国家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因此,当年我们怀着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的梦想,借助于广发银行证券部,开始了创业历程。在1993年底,由广发银行证券部转化为广发证券公司的时候,我们反复构思,决定以国外的摩根斯丹利、美林证券为榜样,决心走一条“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道路。同时,我们提出“立足广东、布局全国、拓展海外”的发展格局。
其中,股份化的含义是不仅集团公司可以采取股份化,包括我们的子公司也可以采用股份化。另外,我们希望今后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也能够持有一定的股份,这是公司活力的最根本来源。
而集团化是我们考察了国际资本市场后提出的。国际金融巨头的业务都包括了债券、股票、基金,产品还包括利率、汇率,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兼并收购等综合投资银行业务。所以我们也希望按照三级管理,以扁平化的角度、专业性业务为单位,形成集团化的框架。
我们在中国资本市场刚起步的时候,就认定我国资本市场未来肯定是要跟国际接轨,参与全球竞争的。所以,我们也确定了国际化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成为一个立足于中国走向全球的跨国金融集团公司,真正地成为中华民族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品牌。
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要推进股份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运作。综合了海内外金融巨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了这“四化”的目标,应该说广发证券不仅是过去和现在,今后的发展都是符合这个方向的。
记者:作为创始人之一,陈博士为广发证券确立了一系列的企业理念,如“求实奉献,知识图强”等,这些成为今天广发证券的灵魂核心。请问当时确立这些理念的思路。
陈:一个企业的最终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企业的核心文化。广发证券与其他证券公司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书生气”比较浓。在创立之初,不少创业元老都是大学教授出身,广发证券是全国最早形成“博士军团”的券商。而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员工基本上是以海内外名牌高校毕业生为主体。
这样的队伍,一个很本质核心就是靠知识、靠智慧、靠才能、靠创新来谋求发展,所以我们根据这个特点提出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知识图强”。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公司和个人得到发展,我们真正的目标还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所以我们提出了“奉献精神”,但是这种奉献是在脚踏实地、脚踏于民众、脚踏于产业根基的基础上的奉献。最终,我们把“求实奉献”作为立足点,把“知识图强”作为发展动力的核心,形成了公司的八个字核心理念。应该说“知识图强、求实奉献”形成了广发证券有别于其他证券公司的一个文化核心和底蕴,但愿这种文化核心能够真正形成我们广发证券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广发证券的任职经历,对您本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见证了广发证券从草根券商发展为大型综合性券商,请问其中最大的启示和收获是什么?
陈:回顾在广发证券任职的10年,我的感受第一点是,纵观海内外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有各种资源的竞争,但真正竞争的资源其实是人才资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才的竞争力。对广发证券而言,人才的储备极为重要,广发证券在全国所有的金融机构中,第一个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早在1996年,广发证券就拥有十多位博士,更重要的是,广发证券建立了一支学习型的队伍,形成了一个追求专业的气氛,在广发的过去、现在包括今后,这都是值得弘扬的典型作用。
第二点,就是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布局,一定是立足于我国产业发展的根基。中国金融机构离开了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很容易造成空心化。要紧紧地围绕中国产业发展的根基来确定自己业务发展的布局和战略决策。
第三点,是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要敢于向国际上大型的同行叫板,中国的金融机构要真正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从而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中国争光。
记者:请问您对广发证券今后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对广发证券今后有何期望?
陈:我认为,中国的证券公司,只有立足于服务本土产业,才是有基础性的;只有立足于人才的集聚,才是有竞争力的;只有立足于全球视野,才是有发展力的。
广发证券从成立开始,就以“中华民族的美林、摩根斯坦利”为目标。感谢广发证券这支队伍,在我离开后九年来,把广发证券的核心文化弘扬发展。在这过程中广发证券也成功上市,整个战略布局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真诚地希望在此基础上,广发证券能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真正成为打响中国品牌的证券公司,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真正把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匹黑马,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品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