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悲哀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关注。一位曾经的大富豪,用伪造的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骗取了几个亿的银行贷款,并挥霍殆尽。这个骗子现在虽已入狱,但是他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生活中,有关骗子的故事并不少见。这个骗子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骗倒的不只是几个文物与宝玉石专家,而是学术界的良知与标准。
学术晕了,标准毁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白其中的诡异,还得看央视的报道。
据报,在北京的一桩巨额诈骗案中,有五位顶级“专家”与此有染。这五位“专家”曾担任过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担任过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等职。
把这些名头排列出来,都可谓“一言九鼎”,是“国家级”权威。但正是这五位专家,以极其轻率和随便的态度为那个骗子的“藏品”,签下了价值24个亿的鉴定,从而让他有了骗取贷款的砝码。
说这五位“专家”轻率与随便,恐怕还是用词从轻的。请看当事人现在的回述。据报,当时这几位“专家”在做鉴定时,只花了几十分钟,隔着玻璃,一起看看,然后签字,签完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有位大权威说这个价值很高,后面的人就跟着表示,他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然后就在价值24亿的鉴定书上签字了。事到如今,其中的一位还在辩称,“谁说这是假的?现在谁给这件(金缕玉衣)做定论了吗?”
在作假者已经在法庭上做出供词之后,这位“专家”还在硬拗,真是罕见。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五位“大师”要做出如此举动呢?据报,因为这场鉴定的好处费有几十万元。为了这几十万,这些“泰斗”们不得不折腰。结果让骗子得手,造成了国家几个亿的损失。
这叫算的什么账啊。
而现在的文物鉴定界,据称一些“专家”靠眼看手摸,凭感觉做鉴定已经是行规。而人情鉴定,更是盛行。一些博物馆甚至抵制对文物的仪器鉴定。因为用仪器鉴定会影响“专家”的话语权。而失去话语权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成千上万的“鉴定”费。
从这里不难看出,所谓的专家鉴定,已经背离了科学、背离了历史、背离了学术,已经没有标准,只有“巫术”了。而在人文科学界,就只是文物鉴定领域是这样吗?
当钱能“通神”的时候,是谁的悲哀呢?诚可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