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真龙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以往几乎与理财沾不上边的农村市场正在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争夺的新战场。
“随着农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多,农民的理财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某县级支行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存款资源紧张,银行在城市地区“拉存款”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很多金融机构看到农村地区的潜力,便在农村地区暗自发力,一些银行以理财业务作为吸引存款的重要方式,使得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理财业务取得较大发展。
农村理财起步
由于在农村地区拥有网点优势以及较好的发展基础,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理财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势。据普益财富对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1—8月全国共有2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了279款理财产品,且从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来看,全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未有外币理财产品发行,币种结构较为单一。
从投资类型来看,这20家机构发行的产品全为单一性产品,无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对具体投资方向分析发现,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超过50%,此外,以资金池形式运作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和票据资产类产品也是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推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总体呈现短期化特征,平均投资期限为79天,明显短于其他理财产品的平均水平(116天),发行量占5款以上的银行中,仅张家港农商行主推中长期限理财产品,而广东农信联社及其旗下的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则以短期理财产品为主。
而在收益率方面,2011年1—8月,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96%,略低于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4.04%,其中,理财产品期限较短成为影响收益率的一重要原因。从具体银行来看,重庆农商行、鄞州银行、吴江农商行、瑞丰农商行、广州农商行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收益竞争优势。
理财能力有待加强
“从需求和市场竞争力来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启银行理财业务是发展的必然。”普益财富研究院龚颖表示。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开始显现,他们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财服务;另一方面,理财业务可以改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为其带来管理、托管、佣金等多项中间业务收入;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上,理财业务的开展可以增强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全方位服务客户,降低客户的流失率。
与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相比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是营业网点多,遍布城乡的网点拉近了机构与客户的距离。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服务农民,了解农村金融市场需求,这些亲农优势有利于理财业务的市场拓展和理财产品的营销。
龚颖指出,尽管优势明显,但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开展明显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也有显著的差距。其具体表现为:参与银行理财市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占比低;部分已开展的理财业务规模小,产品单一,收益竞争力不强,风险控制能力不高等。
对此,龚颖建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发展银行理财业务,首先应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业务发展平台,研发出具有相关特色的理财产品。考虑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力、人力缺乏和跨区域经营限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广东农信联社的联合模式,由省级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共同发展理财业务,并以此为基础,各县市机构再按特色发展。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应更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农村金融理财服务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