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产业纵深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A特别报道1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今年我国CPI涨幅或略超4% 物价有望基本稳定
  •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需开拓更多渠道
  • 过分依赖土地财政或加大地方债风险
  •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刻不容缓
  • 各方热议全球经济会否“二次探底”
  • 部分省份债务率偏高 局部风险引发关注
  •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可能误伤自己
  •  
    2011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今年我国CPI涨幅或略超4% 物价有望基本稳定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需开拓更多渠道
    过分依赖土地财政或加大地方债风险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刻不容缓
    各方热议全球经济会否“二次探底”
    部分省份债务率偏高 局部风险引发关注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可能误伤自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过分依赖土地财政或加大地方债风险
    2011-09-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衡道庆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加码和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收紧,今年以来部分省份地方债务率偏高的风险有所显现,在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进行的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也可能受到一定抑制。

      “今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几成定局。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政府城市基建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新增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大幅放缓或不可避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称。

      长期以来,土地出让金一直被视为地方政府的最大财政收入来源,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推进和土地市场的降温,这一来源正遭遇挑战。与此同时,在数次加息之后,地方债务的本息负担也在加重,地方政府“囊中羞涩”的问题有所显现。

      尽管从目前来看,地方债务率偏高的问题仅出现在少数地区,但未来几年地方债务的隐形风险仍不容小觑。据有关部门统计,以3到5年的平均还款期计算,还债高峰将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加上届时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导致地方债务违约的因素可能有所增加。从债务来源和偿还的途径来看,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00多亿元,占全部债务的79.01%。而银行的这些贷款,大多数是以土地做抵押或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偿还。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的方式,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均发挥了较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归理性和土地市场的降温,其背后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此,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后果就是,地方债务的偿还逻辑陷入困境:为了避免出现违约风险,必须确保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而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又不能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地方债务隐患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目前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同时地方政府也要走出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怪圈,放弃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探寻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