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财经海外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书评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坚守抗通胀立场 印度顶风加息
  • 经济数据低迷 美联储下周或再出手救市
  • 就业法案全面通过有难度
    奥巴马四处奔走拉选票
  • 瑞银交易员违规或影响其盈利前景
  • 国际金价跌破1800美元关口
  • 印度政府允许企业进行人民币贷款
  • 希腊债务违约概率不大
    中长期投资布局正当时
  •  
    2011年9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财经海外
    坚守抗通胀立场 印度顶风加息
    经济数据低迷 美联储下周或再出手救市
    就业法案全面通过有难度
    奥巴马四处奔走拉选票
    瑞银交易员违规或影响其盈利前景
    国际金价跌破1800美元关口
    印度政府允许企业进行人民币贷款
    希腊债务违约概率不大
    中长期投资布局正当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就业法案全面通过有难度
    奥巴马四处奔走拉选票
    2011-09-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几天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奔走于几个州,深入企业、大学等场所,为他此前提交给国会的促进就业法案争取支持。他同时敦促国会尽快通过该法案。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财政赤字严峻、两党争斗激烈、加之总统大选渐近的背景下,奥巴马的就业法案想要迅速全面获得通过可能性不大。

      奥巴马8日宣布了总额为4470亿美元的促就业法案,12日正式将法案提交给国会。简要概括,这项就业法案无外乎减税和增加开支两个方面。在奥巴马提出这项法案之初,共和党表现出谨慎合作态度。然而,没过几天,共和党的谨慎合作态度发生逆转。究其原因,在于奥巴马12日高调将就业法案提交国会,并提出为这项经济刺激计划筹措财源,这影响到了共和党的利益。当天,奥巴马请来警察、消防员、教师助阵,公开表示这项法案的巨额花费大部分将由富人、石油公司和对冲基金埋单。奥巴马说,这项法案是在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意见基础上拟定的,“国会必须通过,不得耍把戏、玩政治,不得拖延”。

      分析人士认为,白宫的目的在于把国会议员逼到角落:要么支持就业法案,要么背上“对改善经济毫无作为”的恶名。

      面对白宫的攻势,共和党予以抵制和批评。观察人士认为,共和党之所以一方面对就业法案表示出一定的合作态度,另一方面又展示强硬,是因为就业问题是两党当前共同面临的挑战。最新民调显示,目前国会的民众支持率已经降至历史新低。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很多议员在明年大选中可能面临下岗。但与此同时,在党派利益与价值观差异的影响下,共和党不会对民主党政府提出的方案照单全收,而会尽量削弱之,并代之以符合自身利益的内容,从而达到既阻止奥巴马连任、又推行自己党派经济主张的目的。

      对奥巴马而言,这项就业法案的成败与其明年能否赢得连任有重要关系。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艾丽斯-里夫林在日前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在今年8月初的提高债务上限问题告一段落后,目前华盛顿面临着就业与减赤的双重议程。由于距今年11月下旬的减赤“超级委员会”提出削减赤字方案还有一段时间,眼下这个阶段是推动就业日程的重要时机。这也是奥巴马为何选择此时提出就业法案的原因。

      控制国会众议院的共和党人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对总统提出的增加对学校、高速公路、桥梁和其他项目的投资计划不感兴趣。不过,对于延长失业救济,削减工薪阶层和企业税负的提议相对支持。

      近期可以预见的是,围绕着促进就业法案,白宫与国会新一轮激烈博弈已悄然展开,该法案在国会迅速全面获得通过有难度。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