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位
很多人做股票投资,也总想快速致富迅速暴富。
2008年的世界首富巴菲特却告诉我们投资就像滚雪球,越想发大财,越想赚大钱,越要慢慢来。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早就讲过此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树必须慢慢长,大雪球必须慢慢滚,大财必须慢慢发。
一、巴菲特小故事
1962年,32岁的巴菲特在写给投资合伙人的信中讲了一个故事:
“我根据并非完全可靠的消息来源得知,伊萨贝拉女王当初资助哥伦布环球探险航行的投资资本大约是3万美元。大家普遍认为这笔投资至少来说是一项相当成功的风险投资了。但我认为,如果不考虑发现地球的另一半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的话,我必须指出,尽管当时普遍盛行擅自占地者通过对不动产的占有达到一定期限而获得所有权的权利,这项交易的回报也肯定没有投资IBM更加赚钱。非常粗略地估算一下,如果当时把这3万美元投入年复合收益率为4%的项目,那些到1962年将会累计增值到2万亿美元(这2万亿是真金白银而不是政府统计数据!)。那些为卖掉曼哈顿岛的印第安土著进行辩护的历史学家们或许也可以从类似的计算中找到辩护的理由。这样的几何级财富增长过程表明,要想实现神话般的财富增值,要么让自己活得很长,要么让自己的钱以很高的收益率复合增长。关于如何让自己活得很长,我本人并没什么特别有益的经验可以提供给各位。”
“我们总会非常吃惊地看到,年利率之间相对而言小小的差异,经过很多年之后却会导致最终积累价值结果的非常巨大的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努力争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只要能够每年超越道琼斯指数几个百分点,我们就认为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这意味着经过10年或者20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多赚很多很多的钱。”
从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公司,到2010年,过去46年巴菲特平均取得了年20.2%的年复合收益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为9.4%,巴菲特每年只不过比市场多赚了10.8%而已。但是46年总体来看巴菲特累计赚了90409%,而指数累计增长了6262%。每年10.8%的复合收益率小差异,却导致46年总收益率84147%的巨大差异。巴菲特自己证明他早在1962年所说的复利的神奇。
二、道德经大智慧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其实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质变以长期的量变积累为条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讲的是从小到大;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讲的是从低到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是从近到远。
大和小,高和低,远和近,都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而矛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但这种转化不是骤然的,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老子这一章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
三、刘建位“胡说巴道”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合伙人的信中说:“手段与目的绝不能混淆,目的只能是税后的复利收益率最大化”。
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演讲中对复利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从我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时间之久),而且雪球粘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巴菲特把自己成为世界巨富的秘诀总结为滚雪球:“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雪很湿,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坡很长,比喻复合增长的时间很长。
巴菲特用滚雪球比喻通过长期复利的作用实现巨大财富的积累,和老子道德经第64章几乎完全一致:第一,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积累财富,如同滚雪球,慢慢发大财,合乎天之道。
第二,让财富慢慢小幅增长,如同滚雪球一次只增厚薄薄的一层,要比短期暴富容易得多,合乎人之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63章讲的更加直截了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李嘉诚特总结为一句话:不疾而速。翻成英文就是:Slow is fast.
人生就像马拉松,投资就像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