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成林 ○编辑 祝建华
“2011年是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步入新阶段之年,从1月份起,69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正式执行内控规范体系;205家A股公司自愿参与实施内控规范体系的试点工作。目前,首批执行和试点内控规范体系公司总数已达274家。”财政部会计司副巡视员舒惠好在近日举行的国际财联第41届世界大会上透露。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适应经济社会不同发展进程而逐步形成的。中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根据要求,执行内控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证监会也将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确保内控规范体系的执行质量。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国内各大机构对于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的关注日趋升温,并争相发布各种研究报告、编制“内控指数”以争夺话语权。
如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日前便发布研究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制定、分析与评价》。其研究后指出,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改善,但整体水平仍然处于最低一级VI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课题组根据内部控制指数,对189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排名,得出内部控制百强企业。百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这两个行业囊括了67%的百强企业。81%的百强企业分布在东部省份,中部和西北各占9%和10%。
又如,今年8月“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1年)”正式发布,综合排名最前的10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长江电力、工商银行、S上石化、中国建筑、华能国际、中国南车、大唐发电、上海医药和中国中铁。贵州茅台、建设银行、万科A、青岛啤酒、宝钢股份位列11至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