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支付不起的代价
  • 新兴市场或将分摊更多经济兜底成本
  • 新增外汇占款飙升
    再添货币政策变数
  • 像炒股一样炒茅台白酒?
  • 以信用评级重构市场化的地方债务体制
  • 善始,善成,善终
  •  
    2011年9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支付不起的代价
    新兴市场或将分摊更多经济兜底成本
    新增外汇占款飙升
    再添货币政策变数
    像炒股一样炒茅台白酒?
    以信用评级重构市场化的地方债务体制
    善始,善成,善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支付不起的代价
    2011-0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随着一些欧洲国家主权债券和重要机构债券再次被降级,原本消停了一阵的欧债危机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达沃斯经济论坛刚好上周在中国大连举行,因而这次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围绕欧债危机展开了。但与以往不同,这次人们没有强调欧洲央行和欧元区经济发达国家的救助责任,反而盯上了中国,于是,呼吁中国出手救助欧债遂成了欧债危机进程中的新话题。

      国际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当西方国家不需要你时,你干什么都错,需要你时则千方百计引诱你,还时不时地冠以“大国的责任”,好像帮他的忙是你成为大国的必经之路,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反观中国,也许是大国振兴之情结浓重,每有这样的机会总是有些怦然心动。但是且慢,救助欧债危机这么大的事,非权衡利弊再三不可。

      国内绝大多数学者这次相当冷静,而且反对意见已十分明显,归纳起来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该不该救,会不会引火烧身?二是欧债危机如果是个无底洞,救不救得了?这些观点都对,都有道理。但在因素分析时忽略了另外一个隐形但有可能是更严重的因素:国际货币秩序问题。

      当今世界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其他国家货币,充其量只能叫国际化货币,跟美元根本就是两回事。早在欧元出现之前,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呼风唤雨的日本就曾幻想过把日元推升到与美元并驾齐驱的位置上,但到头来却发现,世人对美元的兴趣远大于日元,就算非要持有日元,也一定要通过美元来对冲日元风险,这简直就是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迷你版”。所以日本后来放弃了这种想法,转向了后来胎死腹中的亚元。欧元虽然前仆后继式地补了上来,但还只过了十几年,没来得及动摇美元,自身先出了问题。

      重温这些,无外乎还是要强调一点,无论我们感情上是否接受,事实却接受了美元的主导地位,这也正是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压倒性优势的原因。中国也不例外,美元资产占全部外汇储备的6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债危机远比欧债危机更值得中国人关注,更值得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对策。

      不仅如此,虽然欧元和日元等国际化货币无力抗衡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正所谓此消彼长,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任何强化美元以外货币的做法都无异于做空美元,而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于是,如果我们真的出手救助欧债危机,就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欧债危机的根源出在了欧元的发行机制上,只要不能改变欧元的发行机制,任何针对欧债的举动都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到头来就是典型的抱薪救火,弄不好还惹火烧身。另一方面,正如我以前不止一次说过的,美元是可恨(当然是指围绕美元利益的种种损人利己政策和手段),但眼下不能抛弃它。救助了欧债,做空了美元,我们手中那么多美元资产怎么办?

      不止这些,救助欧债就必须持有欧元资产,由于欧元不是主导货币,因此这些资产本身既没有必要的风险对冲手段,更没有主导货币所特有的财富职能。过去欧元与美元联系比较紧密的时候,欧元的弊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现在这些欧元的短板(无对冲手段还是非财富效应)已渐渐暴露无遗了。这种情形下救助欧债,我们自身的利益如何得以保证呢?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我还有另外一个更难以启齿的忧虑,就是阴谋论。之所以说“难以启齿”,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证据,很难形成结论,我历来反对没有证据的结论;二是有违我的科学观,我从来都认为像阴谋论这样的东西不应该是学术圈里的人研究的东西。可之所以又要说出来,原因同样有二:没有证据不该形成结论,但也许并不影响形成推测;阴谋论不关学术,但也许并不影响从学术的角度去探讨。

      且让我们先从美债危机说起,面对美债危机,美国人甚至连提高政府债务上限这样的下策都能想出来,于是我们也就不能排除美国人试图通过美元贬值来减轻债务压力的可能性。早在利比亚危机之初我就感到疑惑,美国人因何放弃它历来重视的石油产地的争夺?要知道石油可是美元重要的本位体,更是美元为数不多的几个对冲资产之一。历次美国对产油国的控制都会使美元得到强化,而这次美国怎么如此大方地将利比亚主导权拱手让给债务危机缠身的欧洲?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这一举措的客观效果是美元指数下降了。

      但这种下降并不激烈,至少对于减轻美债压力来说无足轻重。也正在此时,美国评级机构进一步调低了欧债信用等级,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出手救助欧债(将手中相当一部分美元资产置换成欧元资产),对美国对欧洲都有可能是好事,但我们却将遭受严重的资产损失,谁又来救助我们呢?大国的责任不能以如此代价为前提。

      尽管猜测永远都不是结论,却可能帮助我们看清本质。无论如何,中国人应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大国责任的最好诠释。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