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十六
李国旺
价值规律与价值投资是资本市场公认的真理,只是不同的投资者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投资的结果自然也大相径庭。具备上等智慧的投资者听到真理,就会勤奋地去实践,努力去遵守价值规律,严格按价值道理投资,善始善终。中等智慧的投资者听到真理,边学习、边记忆、边忘记,善始而不善终。下等智慧的投资者听到真理,觉得真理很可笑而大声嘲笑,觉得这些道理没有用,自己能够战胜市场,结果是不善始,也不善终。
要善始善终,很不容易,因为价值投资虽然理论正确,但其光明往往被昏暗、纷乱的资本市场现实掩盖或干扰。价值投资者平时的工作无滋无味,需要花工夫去研究、去调研、去思考、去实践、去纠错,才能拨乱反正,才能去伪存真,才能去粗存精,才能找到估值低而业绩成长好的公司。而真正的价值经常被污垢、噪音、乱象、异象所遮蔽;真正的价值成长股大抵没有棱角,既是管理内功的外溢,又是企业家对外在力量的协同,如对资源、政策、技术、市场甚至产品的重组形成新的客户、新的市场、新的利润;真正伟大的企业需要慢慢培养,内在的元气才能充足,才能强大起来。由于现象杂乱纷呈,森罗万象,价值投资的道理广阔无边无法简单界定、切割、定义、命名,需要投资者独立去琢磨、提炼、实践,才有望形成与自身资金、风格、风控、爱好匹配的投资路线图。因此,价值投资者通常很谦卑,如低洼的山谷般包容天下各色人,从中发现被人忽视、抛弃、过冷的公司或股票,从低成本介入,在好的时间切点进场,风险低而有好的开始,享受美好的过程和结果。
价值运行具有“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物极必反”三个特征,不同智慧的投资者具有不同反应。老子提出,不仅要“知道”更要“行道”,对于价值投资而言,即在实践中善始、善成、善终。因此,价值投资的大道理从来都不是高头讲章,而是要在实践中解决投资的实际问题,空谈无益,会误事而导致风险。因此,投资者对于职责或职能边界里的事情,不能坐而论道,而需积极实践,但是“为而不争”,积极作为,这首先当然要建立实现利益的制度、机制、平台。好的制度、机制与平台,有利于在价值机会出现时及时抓住并实现机会,因为市场对政策的误解会导致政策的误判,从而形成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造成政策力量在不同行业、公司间价值的阻遏或过度,当投资群体漠不关心政策、害怕或嘲笑政策时,都有可能出现误判,这恰是最好的投资机遇期。当然,现在有人用“量化投资”策略,即通过统计分析出投资行为的群体偏差的各种指标,只要这些指标接近触发点时,计算机就会按程序去交易,进而可以捕捉到过去人力无法捕捉到的瞬间机遇。老子提出了“善始善成善终”的概念,价值投资是否成功,需要实践来检验,实践检验过程是需要投资付出一定成本、时间、思想,只有付出,才能珍惜研究成果;只有付出,才有可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成功的可能,当然,也只有付出,才能有开始,只有善于付出,才能有高效益。
对于国家资本来讲,要明确并做好政府的责任边界内的事务:保卫国家资本安全,做好国防建议;保卫经济安全,做好情报保密工作;保护司法公正,做好法制建设工作;做好保障制度建设,做好救济与医疗保障;保护国民福利,做好就业、环保、教育制度建设;保护专利产权,做好创新激励。因此,在个体机构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的但又是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事情,机构和个体由于其力量或者利益限制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国家资本就得“勤而行之”,政策上积极作为而不失位,国家资本运用 “看得见的手”才能纠正人性之恶导致市场失灵。但是,对于社会非公权领域,国家资本就应放手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让价值规律自然而然地起作用,不同利益群体的力量相反相成、相互作用,必然形成自我循环、循序渐进、矛盾中前进的局面,把脉准确“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的边界,调节好政策与市场的关系,就能减少矛盾、增加经济领域的和谐,提高整体经济的效率。
对于机构资本来讲,在运行中也要分清有所作为与无所作为间的边界。在制度、机制、文化建设,在产品品质、技术创新、渠道建设上,管治者要有所作为,要勤而行之,不能回避、不能推诿,不能消极。但对于已经确定的制度、机制、文化,要清静无为,重在执行;改变制度、机制、文化要慎重,因为稳定与常态是机构生存发展成本最小化的基础。对于法律、税收方面,要遵守而不是搞小动作而“作为”;对于员工工作边界和收入福利要有明确稳定的路线图,而不是朝令夕改,弄得人人不知明日是何日。只有处理好内部管理的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尽力发挥自然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业绩才能“善始善成善终”。
(作者系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