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路演回放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定增模式的风险正在显现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投资者的纠结
  • 公募基金
    恐难发生清盘
  •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定增模式的风险正在显现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投资者的纠结
    公募基金
    恐难发生清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基金
    恐难发生清盘
    2011-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市场不景气,基金规模流失日益明显,基金是否会清盘又成了市场一个关注话题。

      所谓的基金清盘,指的是当公募基金的规模或人数低于一定水平,或发生基金管理人无法担任基金管理工作时,对已经募集的基金产品终止合同予以清算解散的工作。自1998年,新基金推出以来,至今未有一例A股公募基金清盘的案例。

      那么这次会不会有呢?首先看看法律规定。

      根据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但上述规定并无明确的要求,立即终止基金合同的说法。

      另外目前主流的基金契约书中多数有以下规定规定,存续期间内,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发布基金终止的公告。从目前看,这可能算是基金清盘的最重要的硬规定。

      根据历史经验,公募基金的人数往往比规模更加容易达到条件。通常一个自然发行的基金,其人均规模在5万~10万元每人的水平区间,因此,100人的条件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基金达到1000万左右的规模水平即可达到(正常情况下)。因此,历史上似乎因为人数预警的情况并不多。

      因此“规模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以及是否“连续60个工作日”是目前场内基金的是否会涉及清盘的主要条款。根据此前公布的基金半年报的年中净值,2011年6月30日当天,业内只有一只产品低于5000万元的资产净值规模。和2004年、2005年一批基金触及规模底限的情况相比好多了。

      当然根据通常情况,实际上,上半年有过低于规模底限的基金可能还有几家。但从目前情况看,数量不会太多。而且,基金公司也往往有办法化解,比如定期地引入机构客户,或是基金公司自有资产增持部分资产等等。5000万元的底线固然不易守,但每3个月中有一天资产规模增加一下还是有可能的。

      从具体实践看,基金清盘对于投资者的利益也有一定的损害。比如集中抛售股票,比如信息沟通,比如客户的再投资的问题,比如相关费用等等。所以,综合起来看,初步预计,近两年内,要看到A股基金提前终止合同还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