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路演回放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周小川:中国短期面临资本流入较多挑战
  • 上周五大宗商品全线暴跌 金交所紧急扩“板”防白银爆仓
  • 非金融企业进入债务融资新阶段
  • 债务是一把刀
  •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周小川:中国短期面临资本流入较多挑战
    上周五大宗商品全线暴跌 金交所紧急扩“板”防白银爆仓
    非金融企业进入债务融资新阶段
    债务是一把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非金融企业进入债务融资新阶段
    2011-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媛

      ⊙记者 王媛

      

      探索信用增进创新之道,助力非金融企业进入债务融资新阶段,已成为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头戏”。

      23日在杭州举办的“信用增进:创新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表示,银行间债市的发展为企业拓宽了直接融资的渠道,目前中国企业融资结构已经大大地优化,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债务资本融资的新阶段。在债券市场发展到目前阶段,信用增进体系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

      截至今年9月17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券、保障房建设融资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量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通过银行间债市公开募集资金的各类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

      杨农指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农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交易商协会是包括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和黄金市场在内的银行间市场的自律组织。目前,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都在交易商协会进行注册。

      “特别是在今年通胀压力高企、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得更为突出。”杨农称,今年交易商协会合理地把握发行的节奏,在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合理的资金需求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货币供应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伴随着银行间债市的快速发展,债券的信用等级也呈现出下移的趋势。数据显示,以中票为例,2010年发行的中票AAA级的占比约为50%,而今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36%。因此,通过“信用增进”手段和措施,来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债券违约概率或减少违约损失率,显得尤为必要。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我国债券市场上首次以“信用增进”为主题的大规模研讨会。来自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专业信用增进机构、担保公司等近30家市场成员就债券市场信用增进业务的创新和发展、相关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增进业务对于拓展发行人融资渠道、保护投资者利益、分散市场风险、实现市场化利率定价具有重要意义,是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机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