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外储“瘦身”趋势不可逆转
  • 是谁切断了这轮黄金大牛市命脉?
  • “最佳担保公司”
    破产警钟振聋发聩
  • 创造就业岗位的希望在哪里?
  • 拯救欧债危机再不能各扫门前雪
  • 税负痛苦感的源头
  •  
    2011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外储“瘦身”趋势不可逆转
    是谁切断了这轮黄金大牛市命脉?
    “最佳担保公司”
    破产警钟振聋发聩
    创造就业岗位的希望在哪里?
    拯救欧债危机再不能各扫门前雪
    税负痛苦感的源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最佳担保公司”
    破产警钟振聋发聩
    2011-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余丰慧

      ⊙余丰慧

      

      肆虐全国的高利贷风险正在集中爆发。

      因为“‘高息融资’—‘输血’房产项目—无力回款”这条资金链破裂,有“洛阳最佳担保公司”之称的盛归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破产了,留下4000多名被套“投资人”,拖欠4亿多元“理财款项”的烂摊子。

      在中小企业最集中的江浙地区,现在最为热门的话题不是谈论生产经营和出口贸易,而是老板“跑路”。仅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甚至一天竟然就会发生几起老板跑路事件。事情再清楚不过,民间借贷集中的浙江,风险正在集中暴露,高利贷链条已经开始断裂。跑的是企业主,坑的是手无寸铁的投资人特别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钱。

      当前遍布全国城乡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高利贷的主力军,蕴藏着巨大金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后果真不堪设想。对此,部分人包括笔者都有预计,只是爆发这么快、来势如此猛,还是有些出人意料。河南“洛阳最佳担保公司”的轰然坍塌,决不能仅仅看成是一个公司和个例,其暴露的是全国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整体性的问题和巨大风险。高息融资甚至变相非法高息吸收公众存款,然后,要么放高利贷,要么投入到房地产、煤矿等暴利行业,最终如果无力回款,资金链条断裂,致使投资人血本无归。

      历史上我们吃乱办金融机构的亏太多太大了,所以,在酝酿开口子允许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时,笔者就提醒过防止“乱”和防止“走形”。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窝蜂办信托公司、典当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等,最终国家财政给其酿造的风险买单,耗资巨大。为信托公司坏账买单几千亿元,为证券公司理财亏空买单680亿元,当然,为四大行不良贷款买单上万亿元。后来,在前总理朱 基的主持下,下决心整顿金融秩序,到2002年才渐渐形成一个初步规范的金融秩序。

      “乱”是从“走形”开始的。担保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央行等七部门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担保公司在违法融资、放高利贷。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小额贷款需求,不允许其吸收公众存款,但现实中却变成了高利贷公司,甚至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另一个令人不解的是,作为融资性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都属于金融机构,而监管却不归银监会或者央行。依据央行等七部门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部门。政府部门事务那么忙,专业性又不够,如何能够监管好呢?这样的监管架构,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要出乱子的隐患。

      其实,盛归来破产,只是当前民间借贷疯狂乱象的一个案例。大家心里都明白,大大小小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几乎都在从事高息融资,其风险已累积的相当大了。可以说,如果现在开始整顿的话,整顿本身都可能引起链条断裂。但如果不整顿,风险将会继续迅速扩大。更加糟糕的是,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违规高息融资不但造成投资者的血汗钱血本无归,而且最终极有可能使得政府再次买单,说到底是纳税的平民百姓买单。这确实无法向国人交代。

      以笔者的理解,中国目前的高利贷乱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利贷崩盘引发绕道进入高利贷的信贷资金出现巨大风险;另一个是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高息融资崩盘引发的危机。眼下,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坐不住了,纷纷成立整顿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小组,接管、进驻、整顿已经开始。洛阳市政府就已于上月决定成立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然而,仅仅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是不够的。因为,全国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太多了,民间借贷市场已变得疯狂起来,一些地方甚至有“全民放贷”之势。所以,必须立马从全国整体角度出台应对措施!(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