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晓婧 ○编辑 梁伟 张亦文
在流动性持续紧缩、市场不断走弱的背景下,公私募基金的发行可谓异常艰难。三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发行陷入数量多、规模小的尴尬局面,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阳光私募,在业绩普遍不佳的情况下,推出新产品则更为艰难。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则进一步提升,小公司发行产品的步履更显步履蹒跚。
发行异常艰难
频频现身的“黑天鹅”事件将股市搅得波动连连,市场被步步紧逼,遭遇了罕见的股债双熊,公私募基金在三季度纷纷遭遇发行冰点。
虽然三季度新基金发行依然呈现出密集状态,共计有52只新基金成立,但新基金的“吸金”能力则大不如前,单只新基金首募金额甚至创下了历史新低。
财汇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52只新基金首募金额为475.95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资额为9.15亿元。这一数据不仅低于去年的21.3亿元和2009年的31.89亿元,甚至还低于2008年大熊市创出的单只基金首发18.2亿元的最惨销售业绩。
即使和前两个季度相比,三季度单只基金平均募资额的缩水速度也相当惊人。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单只基金募资额达到17亿元。二季度单只基金首募金额达到16.18亿元。
相对于公募基金的发行困局,私募基金在这个并不好做的市场上推出新产品,则是更加艰难。根据好买的数据统计,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共有158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成立(仅包括通过信托平台发售,管理人为投资管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每月成立19.75只,而去年同期成立的新基金一共188只,比今年多30只,平均每月成立23.5只基金。今年私募的成立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96%。具体而言,今年一季度市场上新私募基金发行数量为74只,二季度为55只,三季度则迅速下降至(截至 9月14日)为29只;而去年同期,私募发行数量分别为56只、76只和56只。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公募基金的“存量争夺战”已经演化为一场内耗,大中型基金公司显然占据优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私募基金的发行市场亦是如此。据了解,今年以来发行新品较多的都是诸如重阳、淡水泉、朱雀这类私募中实力雄厚的“蓝筹”公司。
财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基金公司同时发售基金数量达到3只的情况,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甚至同时发行过4只基金。此外,包括诺安、易方达、南方、嘉实、汇添富、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今年来的新基金发行数量也都达到6只,而去年全年,新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鹏华基金,也仅仅发了6只产品。与此同时,4家基金公司无缘新基金发行,19家基金公司仅发行了一只新基金。
“基金公司也很清楚,发行新基金并不能帮助公司规模有效增长,但在争夺存量规模的过程中,大家陷入了囚徒困境,尤其是占据一定优势的大基金公司,仍然对新基金发行乐此不疲。”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市场持续低迷的话,只有大公司有钱发基金,小公司都耗不起了。”
自去年以来,银行纷纷抢滩高端理财市场,阳光私募基金成为其完善产品线的重要产品,而这些“蓝筹”私募自然成为银行争相合作的对象。今年的弱市之中,有实力的大型私募,在银行的帮助下,能满足几个亿以上的首发规模,可以拿到信托宝贵的账户,顺利发行新产品。据好买统计,今年的私募发行水平普遍为2只至3只新基,而重阳今年以来已发行8只新基,淡水泉紧随其后,发行了7只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