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弘文 ○编辑 张亦文
集中采访了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后,最大的感触是他们都很善于抓自己的小辫子。在“检讨”自己的过失时,往往一针见血、犀利不遮掩。有时还有拿“放大镜”照自己缺点之嫌。
“去年我最后做得不够好,年末总结后,我发现还是心态变了,没有及时了结利润。”说这话的不是业绩殿后的基金经理,而是业绩排名领先者。
“回头看,过去一年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比如……”没错,这也是一位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在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投资错误。
即便不说业绩,谈论起投资观点来,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也比较坦率。说错一个数字,他要纠正过来,有些拿不准的事实,他直截了当地说,拿不准。即便是很不看好的公司,若有亮点,他们也往往很直白地说,“这个方面确实不错。”不会顾及自己和交谈者的面子。
和业界交流,发现大家也多有这种感受。这似乎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一种行为的模式,交流的习惯。对于优秀基金经理的“诚实本能”,有好事的从业人总结了些许原因,认为一些优秀的职业投资者往往谈吐比较“实在”,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们对真实信息的渴望程度很高。直接的谈吐往往能够节约时间,发现更多事实,这点对于处于信息汪洋大海之中的职业投资人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目标也很远大。冷静反省自己、追溯过去,通常是发现问题、提高个人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三、长期优秀的基金往往心态相对平和,对一些问题看得开,再加之业绩不错,因此心理承受能力足够。气场强大的人当然是不介意多发现些缺点和问题的。
我倒宁愿相信,优秀的投资者相对更加坦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投资需要这样的“诚实基因”。好的投资往往产生于投资者独立、客观的判断,而后者往往需要投资者能够克服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性反应。这要么出于天赋,要么则出于日常的生活磨炼。而保持坦诚不啻于一种自然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