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历经牛熊 穿越周期的投资智慧
  • 诚实的基因
  •  
    2011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历经牛熊 穿越周期的投资智慧
    诚实的基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诚实的基因
    2011-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弘文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弘文 ○编辑 张亦文

      

      集中采访了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后,最大的感触是他们都很善于抓自己的小辫子。在“检讨”自己的过失时,往往一针见血、犀利不遮掩。有时还有拿“放大镜”照自己缺点之嫌。

      “去年我最后做得不够好,年末总结后,我发现还是心态变了,没有及时了结利润。”说这话的不是业绩殿后的基金经理,而是业绩排名领先者。

      “回头看,过去一年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比如……”没错,这也是一位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在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投资错误。

      即便不说业绩,谈论起投资观点来,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也比较坦率。说错一个数字,他要纠正过来,有些拿不准的事实,他直截了当地说,拿不准。即便是很不看好的公司,若有亮点,他们也往往很直白地说,“这个方面确实不错。”不会顾及自己和交谈者的面子。

      和业界交流,发现大家也多有这种感受。这似乎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一种行为的模式,交流的习惯。对于优秀基金经理的“诚实本能”,有好事的从业人总结了些许原因,认为一些优秀的职业投资者往往谈吐比较“实在”,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们对真实信息的渴望程度很高。直接的谈吐往往能够节约时间,发现更多事实,这点对于处于信息汪洋大海之中的职业投资人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目标也很远大。冷静反省自己、追溯过去,通常是发现问题、提高个人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三、长期优秀的基金往往心态相对平和,对一些问题看得开,再加之业绩不错,因此心理承受能力足够。气场强大的人当然是不介意多发现些缺点和问题的。

      我倒宁愿相信,优秀的投资者相对更加坦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投资需要这样的“诚实基因”。好的投资往往产生于投资者独立、客观的判断,而后者往往需要投资者能够克服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性反应。这要么出于天赋,要么则出于日常的生活磨炼。而保持坦诚不啻于一种自然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