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节前短期化明显
⊙记者 王媛 金苹苹
临近国庆假期,加上季末因素的影响,银行理财市场上一度偃旗息鼓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又有抬头的趋势。
虽然收益率水平不能与6月末的时候相比,但理财专家提醒:充分规划好假期理财投资,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尤其是国庆假期与季末时间节点重合,属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高峰期,投资者可好好利用市场上的短期产品,在过节期间做到“人闲钱不闲”。
资金面好于预期
临近“十一”长假前夕,在银行季末考核和长假资金备付双重压力下,季末资金面压力不小,但由于各家机构准备充分,再加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提前平移资金,因此,季末资金面好于预期。
尽管中国水电等IPO选择在季末发行,消息一出时和申购日都曾引起银行间回购利率的跳涨。但据交易员透露,尽管资金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给充裕,因此拆借资金相对容易,实质的资金面并不紧张。
从银行间回购市场的走势来看,9月末的资金价格也相对二季度末平稳许多。从9月15日至9月27日,隔夜回购利率的涨幅为27%;而从6月15日至6月27日,同期隔夜品种的加权平均利率的涨幅高达35%。而从价格水平来看,6月份下旬的隔夜回购利率高达7.5%,而9月末的隔夜回购利率仅在4%下徘徊。
市场人士分析,资金面好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央行已经提前布局,缓释资金面的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已提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近3000亿资金移至十月份的第一、二周释放。这笔资金的投放时间不仅与银行在十月份补缴准备金的时间匹配,并且在总量上还超出了逾600亿元,从而减轻了银行在9月底提前筹备缴款资金的压力。
而另一方面,从7、8月份起,受股市低迷、楼市调控,以及监管部门加大对理财产品整顿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已出现居民储蓄存款回流迹象,增加了银行手中的可用资金。并且由于央行在9月中旬中止对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充实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
超短期产品重出江湖
尽管9月底银行间市场的实质资金面好于预期,但一些中小银行季末考核压力仍然不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有冲高迹象。上周央行进行了今年第八期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招标,招标结果高达6.15%,也显示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季末存贷比考核压力。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部分银行的资金情况依然紧张,存款“返点”现象再度出现。“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返点利率达千分之三,1000万资金在银行放一天,可以获得3万元‘利息’。”
事实上,在季末因素和假日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出于季末“冲时点”揽存的行为再度活跃。超短期理财产品也因此在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再度“出山”。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距离国庆假日还有一段时间,但上周各家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数量已然大增。其中,投资期限方面在1个月(含)以下的产品共发行了104款,市场占比较前一周增加4.62%,在各类产品中位列第一。
而记者发现,9月的最后一周,虽然超短期产品此前被监管层“点名”治理,但在强大的考核压力下,银行的揽存冲动仍无法抑制。根据上海财汇的统计,节前最后一周银行发行的投资期限在1个月(含)以下的理财产品共计42款,其中投资期限在半个月内的产品有25款,占比达59.5%。
不仅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增多,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比前一段时期有所提升。“目前市场上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大体在5%-5.5%之间,部分产品随着投资起始金额的增多,收益率也更高。整体的收益水平虽然没有6月末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交通银行理财师李吉告诉记者。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银行个金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日央行出台的一项旨在规范季末银行揽存的新规,使得银行的揽存冲动有所减弱。“这次监管层要求银行的存贷比不能出现大的波动。也就是说,不仅是9月30日,直到10月8日,各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都不能出现大的波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今年国庆假期的假日理财产品多了投资期限达到14天的产品。
而处于季末节点,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的高峰期到来,各类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呈现扁平化特点,部分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与中长期产品的收益率趋同,甚至还出现倒挂的现象。珠海华润银行发行的一款投向货币市场的“快乐金”1号国庆版理财计划产品,其投资期限为1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着实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
不过银行理财师仍然提醒投资者,除了日常需要使用的资金,在假期提前规划好理财投资,将能有效提升资金使用率。在目前超短期理财产品再次“扎堆”发行,且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可把握投资机遇,对节假日期间的闲置资金提前合理安排,在兼顾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资金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