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广告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瑞晶科技高价借壳底气十足
    ST博元将转战光伏领域
  • 键桥通讯
    中标长浏高速近亿元项目
  • 大股东增持频现 一举两得“护航”再融资
  • 高金食品
    收到1069万元储备肉补贴
  • 产权交易公告
  • 蓝筹大股东增持意识待提高
  • 东北制药
    维生素C生产线部分复产
  • 拟购资产发生“突击入股” *ST力阳重组再现异常
  • 银轮股份、厦工股份高管出手增持 “维稳”定向增发
  • 爱尔眼科、乐视网、东软载波
    前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
  • 中鼎股份
    拟下调“中鼎转债”转股价
  •  
    2011年9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
    瑞晶科技高价借壳底气十足
    ST博元将转战光伏领域
    键桥通讯
    中标长浏高速近亿元项目
    大股东增持频现 一举两得“护航”再融资
    高金食品
    收到1069万元储备肉补贴
    产权交易公告
    蓝筹大股东增持意识待提高
    东北制药
    维生素C生产线部分复产
    拟购资产发生“突击入股” *ST力阳重组再现异常
    银轮股份、厦工股份高管出手增持 “维稳”定向增发
    爱尔眼科、乐视网、东软载波
    前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
    中鼎股份
    拟下调“中鼎转债”转股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蓝筹大股东增持意识待提高
    2011-0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一般而言,大股东增持代表了产业资本在股价低估时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尤其是蓝筹大股东的增持,更是对市场具有“风向”意义。但从现有A股案例而言,大股东的增持总是包含了各种不同动机,真正从价值角度增持股价的案例显得难能可贵。27日,宝钢股份大股东宝钢集团在二级市场超过1亿元的增持,让诸多暗含“私心”的大股东增持相形见绌。

      根据公告,宝钢集团27日增持宝钢股份超过了2000万股,占昨日该股全天成交量约三分之一,以当日股价计算,动用资金超过亿元。而从近期增持案例中,以宝钢集团的增持规模较大,而且公司近期并无股权融资方案;增持当天收盘价5.12元,是公司每股净资产5.98元的“八五折”,可以说大股东此次增持是基于对投资价值的看好。在此次大股东大举增持之前,宝钢股份的高管也曾陆续买入自家公司股票,大股东和高管的认同趋于一致。

      事实上,自从2008年起开启了“弱市增持”的浪潮后,的确提升了上市公司股东对增持的认识,此后但凡弱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出手增持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从增持规模看,大多只是意向性表态,真正在股价低估时拿出足够的真金白银实施增持,并不普遍,有些公司一年内的增持量甚至尚不及总股本0.1%,增持计划“2%”的比例不过是“格式条文”;如某家蓝筹公司大股东最终的增持比例尚不及0.05%,赚得增持名声,却并无多少诚意。此外,尽管屡屡有大股东增持,但纵观增持案例,其动机多是出于为再融资护航,挽救“破发危机”的有之,为保证权证行权的有之,真正“纯正”的增持却不多见。

      综上种种,也显得宝钢集团的增持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自进入7月以来,包括上海电气、上海医药、海螺水泥、中煤能源等蓝筹公司均获得了大股东的增持,但从规模看,除了宝钢集团外,长江电力大股东三峡集团的增持含金量也较高。根据权益变动报告,三峡集团从2009年9月28日至2011年9月13日期间增持长江电力近8.25亿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5%。而从今年5月至报告发布前,三峡集团总计增持3.19亿股,增持价从6.32元至7.41元,单是在9月,三峡集团就买入了3029万股,耗资近2亿元。

      纵观A股的增持历史,蓝筹公司大股东的增持力度和主动性,往往无法和其所拥有的地位和资源相匹配。反观H股市场,弱市增持是普遍现象,大蓝筹大股东出手增持并无特殊诉求。如近今年8月李嘉诚增持40万股长实,其今年入市增持长实金额突破1亿港元,此外,恒隆地产也于同期获得恒隆集团增持,涉及金额3亿港元;而近期新鸿基地产主席邝肖卿9月22日收购80万股新鸿基地产股票,斥资超7800万港元。对比可见,大部分A股蓝筹公司大股东的“增持”意识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