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次对证券违法举证、电子证据、专业意见、信披违法责任人证明、内幕交易认定等作出系统规定
⊙记者 马婧妤
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将再度升级。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下称《纪要》)的通知,内容涉及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的举证、电子数据证据、专业意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的证明、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等若干方面。
作为高法的规范性文件,《纪要》是首次由有权机关作出的针对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相关问题的系统性规定,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市场参与各方具有深远影响。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纪要》针对的是行政诉讼中的证券行政处罚案件,同时也是对证监会行政执法的要求和规范。“此前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规则并不完善,《纪要》在证券行政执法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成熟市场国家的先进做法,对证券行政执法的核心问题给予了明确。”
据其透露,除《纪要》外,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意见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较《纪要》内容更加丰富具体。证监会在贯彻《纪要》规定的基础上,也正在着手修改内幕交易认定指引,证监会处罚委还将对听证规则、取证程序、执法规范等内容进行调整。
证券行政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认定难、举证难的问题。对此,《纪要》明确,在“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规则下,考虑到部分类型的证券违法行为具有特殊性,由监管机构承担主要违法事实的证明责任,通过推定的方式适当向原告、第三人转移部分特定事实的证明责任。
监管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明确告知行政相对人享有提供排除其涉嫌违法行为证据的权利,行政相对人能够提供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人民法院在涉及诉讼时对其证据将不予采纳。
“针对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行为,《纪要》并未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做法,而是涉及了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推定方式的转移。在此规定下,大多数举证责任仍由证监会承担,行政相对人举证未达到排除其嫌疑标准的,即认定证券违法行为成立。”上述负责人表示。(下转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