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中国经济应当借力“减负前行”
  • 两公司IPO申请过会
  • 小型微型企业将获重点扶持
  • 曾荫权:
    争取扩大离岸人民币投资内地渠道
  • 银监会拟新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 九项金融财税政策定向援手小微企业
  • 证券评估机构
    参加母子公司试点有关问题明确
  • 证监会局级干部大调整
  •  
    2011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中国经济应当借力“减负前行”
    两公司IPO申请过会
    小型微型企业将获重点扶持
    曾荫权:
    争取扩大离岸人民币投资内地渠道
    银监会拟新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九项金融财税政策定向援手小微企业
    证券评估机构
    参加母子公司试点有关问题明确
    证监会局级干部大调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应当借力“减负前行”
    2011-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利刚
      □作者 刘利刚
      作者系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
      经济研究总监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在欧洲债务危机悬而未决、美日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正逐步升温,关于中国经济再次步入衰退的论调又甚嚣尘上。其实,对中国经济来说,目前面对的是一场风险,但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把握好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活力,也可以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积累更好的制度和体制基础。

      首先,2008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回到了经济发展的增速轨道,但与之前不同,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内需而非此前的出口。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消费几乎贡献了全部经济发展,净出口贡献几乎为零,甚至为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需要出口,而是表明中国的进口已开始逐步迎头赶上,在此背后,正是内需产生的强劲动力。

      从外贸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开始变得更加内需化,出口占GDP的比重在金融危机后大约下降了7-8个百分点,几乎抹平了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更具有“平衡性”的角色。从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是欧盟的第一大出口国、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国以及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国,扣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因素后,中国也已经是除北美自贸区之外美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同时,中国还是美国债务的最大持有国、欧洲债务危机肆虐之时被寄予厚望的欧债购买者。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过去20年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发展不同,目前中国与这三个经济体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互相依赖,这不仅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在危机四伏中的“稳定器”。中国经济在过去6个季度中大约贡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分之一的增量,相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来说,这样的贡献已经是举足轻重。

      需要指出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速的贡献率超过了一半,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过去2-3年中,新兴经济体的贡献率在经济增速较低环境下却不断上升,表明其经济总量在增大,也开始让世界经济不断受益。

      笔者相信,越来越庞大的新兴经济体体量将成为帮助世界经济安然渡过危机的重要力量,一味唱空世界经济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叶障目”,因为很多人仍认为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有赖于发达经济体。

      从中国经济角度看,其将逐渐承担起世界经济先行者的角色,世界经济的放缓,在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也为这样的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分析来看,与欧洲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改革是相对的。如果说欧洲需要“去福利化”,那么中国需要做的是“增福利化”;如果说欧洲需要引入更大规模的国家力量和政治决心来引领经济走出困境,那么中国经济更需要有决心通过“去行政化”来更有效地让市场力量来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而且对中国经济来说,上述改革势在必行,外部环境的恶化只是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或可称之为新模式的改革已经起步,如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工资倍增计划以及减税。未来也势必有更多类似措施推出。这些措施有别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将更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

      当然,世界经济发展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货币政策的压力,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减轻,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可以且应当“减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