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静待政策明朗 公募基金“按兵不动”
  • 向左,向右
  • 香港国企指数反弹 外资做空中资金融股趋缓
  • 每日关注
  • 私募:市场仍将震荡筑底
  •  
    2011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场封面
    静待政策明朗 公募基金“按兵不动”
    向左,向右
    香港国企指数反弹 外资做空中资金融股趋缓
    每日关注
    私募:市场仍将震荡筑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向左,向右
    2011-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雪军 ○主持 于勇

      ■论道

      ⊙金雪军 ○主持 于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部分时间段中,中国与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同向的,即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松紧方向上采取基本相同的选择。如美国提高利率,中国也会相应提高利率,美降低利率,中国也会相应降低。其他方面也大体如此。而从2011年的情况看,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况,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而中国则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美宏观经济政策从同向到反向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首先,两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存在差异。美国好比是世界银行,中国更像是世界工厂。尽管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业实力受到削弱,但是其丰沛的资金来源,强大的金融中介以及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国金融在全世界仍保持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美元具有独特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不仅使美国具有用主权货币支撑国债的条件,而且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支撑美国的发展。金融危机发展至今,由于内外部的因素,我国的制造加工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远未达到市场饱和的程度。而且相比其他低成本国家,我国已建立了绝对的规模优势。中国通过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正在经历由第一、第二类世界工厂向第三类工厂发展的过程中。

      其次,两国经济目前主要问题存在差异。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CPI偏高,市场流动性过剩;虽然国家通过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但受到实际利率低、金融工具匮乏以及房产持有成本低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泡沫出现的潜在倾向仍然存在;中国经济一直由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拉动,由于目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美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房地产和信贷泡沫崩溃,经济疲软,失业率高,财政赤字日趋严重,主权债务危机突出。通过前两轮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依然没有走出低迷的泥潭。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由30%升到了约40%,而美国的高负债更使美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再次,人民币币值内外不对称。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内通货膨胀高企,对外人民币面临不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币值内外价值不对称的情况日益突出。CPI的上涨表明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的下降,即一国货币对内贬值。另一方面,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达到3.65%。截至2011年8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积升值29.43%。人民币汇率的上涨表明了人民币对外购买力的提高。

      正是因为至少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中美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中美宏观经济政策从同向到反向将产生一些新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受到美国政策的制约。9月27日,美联储宣布将在明年6月底之前通过卖出4000亿美元的较短期限国债,买入同等数额的较长期限的国债,即所谓的“卖短买长”,以延长所持国债资产的整体期限,达到在不增加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的情况下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目的,意在推动疲弱的经济实现增长。连同前期QE1和QE2的推出,造成大量美元变成套利交易资金流出美国境外。美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将被动进行调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我国已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人民币的投放,而这种流动性却不能为其全部对冲,最多只有80%左右;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推高物价水平,紧缩的信贷环境导致金融机构惜贷。这种状态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产生影响,也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所以,美政策变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将导致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回应。中国资本市场变动态势客观上也受此影响。

      (作者系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