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专版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人人贷”乱象背后 监管真空待破
  •  
    2011年10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人人贷”乱象背后 监管真空待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人贷”乱象背后 监管真空待破
    2011-10-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毛明江

      “人人贷”(peer to peer),又称网络借贷平台,其运作模式是通过中介机构的牵线搭桥,将资金富余并且有投资想法的个人,与信用良好但缺资金的微小企业主、大学生、工薪阶层等群体撮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资金双方的互助共赢。而在其中,人人贷中介机构通过收取服务费作为收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九月中旬,银监会下发《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人人贷有可能演变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此举将近年来风生水起的人人贷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人人贷中介机构人人自危。 记者调查发现,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人人贷行业处境日显尴尬:一方面,由于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网络信任屡遭质疑;同时,由于缺乏成熟风控体系,人人贷行业各项风险开始显现。

      仍处于“襁褓”中的人人贷行业,如何有效防控风险及走出盈利困境?在信贷紧缩和投资渠道窘迫的情形下,人人贷行业发展如何趋利避害?行业监管如何破题引导人人贷步入规范化之途?上述种种路径选择,正是当前监管部门及人人贷行业破解行业发展困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毛明江

      9000亿元的市场“蛋糕”

      两年前,在深圳创业的苟焱明遭遇资金瓶颈,在从银行渠道融资遇阻的情况下,他在偶然中找到一家可以实现网络借贷的平台,通过网站信息审核后,没想到发帖第二天就获得了首笔10万元的授信贷款。

      “真正需要钱的人拿不到钱,有的人手里的钱又不知道往哪里放,这个平台刚好起到桥梁作用。”提及往事,如今事业如日中天的苟焱明坦言与人人贷“相见恨晚”。

      与深圳相隔数千公里,来自山东济南的工薪族王克森,借助一家人人贷平台,将手中的余钱贷给十多位亟需资金的平台客户,其中包括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以及远在山区的农牧户,去年他的投资收益达12%,远超同期银行定存收益。

      事实上,上述案例只是人人贷平台嫁接社会资金供需的一个缩影——创业者苟焱明与工薪族王克森,分别位于人人贷平台的两端。随着民间投融资需求的日益增强,如今这一网络借贷形式正在国内兴起,并日渐进入公众视野。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认为,有资金需求的个人或企业,与亟需资金的对方,通过网络平台交换信息,自行配对,从而实现民间资金的互惠对接,人人贷中介机构可以称作是民间借贷的“互联网版本”。杜晓山兼任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

      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网上互助借贷平台“Zopa”于在英国伦敦诞生。而在国内,自2006年首家人人贷公司上线以来,这一模式已迅猛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畅贷网、人人贷等。

      五年前,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唐宁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穷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这一理念启发,决心在国内创办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机构——宜信,依赖科技手段尝试为借款人与放款人搭建桥梁,旨在帮助那些未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的弱势群体获得资金上的帮助。

      在创立拍拍贷之前的调研阶段,曾任微软安全技术主管的顾少丰被一个案例深深吸引——IBM公司的工程师里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向自己借钱的那些人是否按时还款。2007年下半年,顾少丰正式推出了拍拍贷网站,其核心思想是帮助个人实现借贷需求。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担保物和信用凭证,大多数微小企业和农牧民等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难以从正规的金融渠道获得满足,在当前货币政策紧缩的环境下,融资难这一问题更加凸显。而作为民间借贷的“网络版”,人人贷以其便捷、灵活的方式,正满足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与此同时,当前居民投资渠道的窘迫也是人人贷迅速滋长的土壤。在房地产调控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形下,居民投资渠道正日显尴尬。而人人贷平台宣称年收益率在10%以上,则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追求投资高收益人群的需求。

      “我国中微小企业数量比较多,且大部分中微小企业融资渠道并不通畅,这正是当前人人贷行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这一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深圳市红岭创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世平乐观地认为。

      据业内保守估计,人人贷市场潜在规模超过500亿元——涵盖20个大中城市的个人及微小企业贷款需求。如果再将业务扩展至范围模糊的中小企业贷款,这个市场的规模接近9000亿元。此外,数万亿的民间借贷都可被视为潜在市场。

      “陌生人”信用之劫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人人贷模式的客户两端——资金方和借款方,摒弃了传统民间借贷的“熟人模式”,仅依靠网站提供的相关信用认证,陌生人之间的资金借贷模式,也被外界视为人人贷风险隐患的重要源头。

      “距离太远了,过去一趟追讨成本太高了,只当坏账了。”湖南一位人人贷用户在某论坛发帖称,去年他将几千元借给了西北一位小商户,目前只收回了不足20%,尽管仍享有借款方的逾期本息,但这位用户已经对此不抱太大希望了。

      事实上,网络上类似的投诉并不鲜见。据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借贷模式的年收益率在6%至24%不等,在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形成的多为无抵押、无保证责任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出借人债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而一旦借款人出现信用危机,出借人收回本息则面临较大风险。

      如何判断借款方的信用等级?而一旦违约,又如何追究恶意赖账者的责任?这是摆在国内人人贷行业面前共同的难题。而国内在个人征信体系方面的欠缺,也是包括人人贷在内的民间借贷日常开展业务时的一大困惑。

      以美国为例,征信体系已经发展完善,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相随的社会保险账号,连着信用分数,网站只需与评级机构合作,拿到这些分数,便可大大降低信贷风险。而在国内,个人消费和金融信用数据库由中央征信局管理,相关数据尚不完善,且目前大多人人贷网站难以共享其数据库。

      “对于网络借贷平台来说,欺诈是最大的风险,有些人就是来骗钱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要分辨出不良借款人,目前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包括与公安部系统联网的身份认证,跟教育部系统联网的学历认证,还有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合作的用户认证。此外,还要辅助视频认证、IP地址等技术手段。

      通过上述身份认证体系,可以降低欺诈风险,但仍难确保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为此,多家人人贷网站还需要借款人提供劳动合同、收入证明、房屋产权证明等证明材料,甚至要求借款人提供博客、QQ、MSN,作为网络信用的证明,而这些资料都会对投资人开放,作为他们判断的依据。

      为规避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不确定性,业内一家知名人人贷公司尝试借助“人际网络”,即借贷人可以直接或通过朋友了解与自己发生交易对方情况,并辅以银行信用信息,以降低人人贷虚拟交易的风险。

      “中国是一个讲人情而忽视和回避契约的国度,很多人把钱借给好朋友后,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催还,为避免出现熟人坏账,很多出借人宁愿将闲钱借给信誉良好的陌生人。”顾少丰称,其创办拍拍贷的初衷就是促进民间借贷的契约化,通过网络将借贷关系变为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关系。

      不难理解,在熟人间的借贷中,逾期不还轻则影响其个人名誉,重则可以诉至于法律责任。而在虚拟的网络平台,借贷双方均是陌生人,彼此又相隔甚远,如何追究恶意赖账者责任,这成为公众对人人贷行业心存疑虑的最多的地方。

      按照顾少丰的设想,拍拍贷是一个在网上建立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用户将现实中的人际网络搬到这个平台上来,来让用户关系发挥约束力。但实际上,借贷双方多数都是陌生人,或者是因为借贷次数多了一来二去变成的“熟人”。

      此外,红岭创投还首创“坏账垫付”模式——超过三十天以上借入者未还款,该笔借款将按坏账处理,其中VIP会员可以获得由网站合作商垫付的全额借款本金,该条款将借款人的个人信贷风险从借出人转移到了网站自身。

      脆弱的风控体系

      7月21日,一个平常的星期四,曾自称为“中国最严谨的网络借贷平台”的哈哈贷公司在上海发布停业公告:“基于目前中国市场的信用问题及哈哈贷目前遇到运营资金的短缺,我们将很抱歉的宣布关闭哈哈贷网站。”

      而此前一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表示,要密切关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要高度警惕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筑牢防火墙。

      几十天后,银监会下发《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人人贷中介服务存在民间资金流入限制性行业、有可能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甚至非法集资等七大风险隐患。

      哈哈贷关闭事件加上银监会两次警示风险,迅速将此前并不为公众所熟知的人人贷行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人人贷中介机构人人自危,纷纷对外界声明,其公司与非法集资及高利贷划清界限。

      9月19日,北京CBD一栋高档写字楼上,宜信公司媒体见面会现场座无虚席。面对国内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称其平台出借人均经过严格的信用审核后,才推荐给平台上另一端的出借人,该公司仅起到促成交易达成、便利客户的“居间作用”,并未在交易中获取任何利差收益。

      对于人人贷有“高利贷”嫌疑这一说法,某知名人人贷公司回应,其借款人承担两部分成本,一部分是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年息在10-12%;另一部分是平台提供信用审核、信用管理等服务费用,两者相加并不超过4倍银行的利率。

      尽管多家业内知名人人贷公司与风险划清界限,表面上风平浪静的人人贷行业水面之下,但仍存在个人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等潜在风险。

      作为虚拟信用交易的基础,人人贷对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审查结果,是投资者了解借款人情况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记者在走访几家人人贷公司后发现,出借人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借款人的财产状况,其据此做出的审查结果则很难成为投资者的有力决策依据。

      例如根据人人贷平台所要求提供的信用凭证和以往交易记录,某借款人信誉属于“非常良好”,而其变动信息未能及时更新,投资人据此作出的借款行为,则蕴含着难以把握的潜在风险。

      相比银行信贷员严格的客户回访制度,人人贷业务员则需面对成千数万、且分居全国各地的借款方,鞭长莫及之处必然埋下安全隐患。此外,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人人贷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欠缺。

      除面临上述个人信用风险外,人人贷也和其他民间借贷机构一样,也面临着房地产调控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逆转,在此情形下,房地产抵押物将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同时,某些人人贷公司为争取客户促成交易,还可能有意高估房产价格,从而为交易埋下隐患。

      “相比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成熟的风险考核指标,人人贷行业则没有一个标准的风险考核体系。”一位对人人贷模式颇感兴趣的银行人士对记者分析。

      在风险控制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知名人人贷公司均制定了严格的信用评估和核查制度和流程,甚至还引入了国际最领先的信用分析和信用评分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其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

      “尽管人人贷行业目前整体运营良好,不良贷款率也维持在低位运行,这是因为盘子还比较小,且系统性风险尚未暴露,稍有不慎则可能全盘皆输。”上述银行人士提醒。

      既要监管 也应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有关部门对人人贷行业乱象挥舞“监管之剑”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内多家知名人人贷企业负责人都流露出期待监管的意愿。

      近日,业内一家人人贷机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他们不仅不怕监管,而且渴望监管,因为只有被监管,才能算是拿到了该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才能被社会认可为正规的金融机构。

      “人人贷的确给投资者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但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我们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或监管制度,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目前尚无监管的处境,唐宁的困惑言语中也充满些许期待。

      与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相似,人人贷创始人之一李欣贺也对外流露出期待相关部门监管的意愿。“我们随时准备接受政府的监督,也期待着相关部门正式出台法规、条例监管整个行业,使整个行业可以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在货币收紧的情形下,包括人人贷在内的多种民间融资模式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这一行业仍处于发展的襁褓期,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而仅仅靠行政手段的围追堵截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其步入规范化之途。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认为,人人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态,应该加以鼓励,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人人贷业务,则要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对线上人人贷业务的监管重点是要求其为借贷双方提供透明的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而对于线下业务,则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人人贷虽无金融牌照,但发挥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由于其撬动的资金量巨大,内在风险不容忽视。应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监管的视野中。

      不过,也有内人士人认为,尽管近期银监会首度出面警示风险,但目前人人贷行业规模还不大,监管层不会这么快出台措施,因此人人贷短期无人监管的局面仍将延续。在此方面,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思路可作借鉴。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千亿元规模,央行也直到今年才颁发牌照,而目前人人贷行业则刚刚起步。

      “相比前些年发展的网上支付行业,人人贷行业早期同样面临网络诚信、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在呵护的基础对其进行规范监管。”一位业内人士呼吁,监管层要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其发展,并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确保该行业良性发展。

      “现如今这个行业就好比去年下半年的团购网站,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半年,行业或许会面临洗牌,只有巨头才能在大浪淘沙后活下来。”畅贷网创始人之一刘瑶认为,目前市场上有35家左右有竞争力的网站,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加入者,如不做到行业前三,根本活不下来。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人人贷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在“水涨船高”,而要在竞争中立足,除必须满足技术过硬、客户体验好等和金融业资源丰富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这也是决定一家人人贷公司能否走远的重要筹码。

      去年8月,宜信获得了国际顶级投资机构KPCB中国基金千万美元级首轮投资,这是迄今为止来自国际主流创业投资机构对人人贷行业的首笔投资。此外,其他人人贷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战略合作者,以帮助其在公司治理结构、团队建设以及未来上市等方面提供帮助。

      “或许,就在明天,我们将会带着更加坚硬的翅膀归来。we’ll be back!”哈哈贷在其停业声明中最后称。

      (本报实习生单舒亚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