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琼
不国际化,将被边缘化;要国际化,只能与狼共舞。这就是中国汽车业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日前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网易汽车主办“2011全球汽车媒体峰会”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汽车国际化的争论。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最国际化的市场,各大海外品牌竞相涌入;但中国本土车企国际化声音却很微弱。为此,中国整车、经销商高层们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国际化之路,部分企业甚至联合出海。
如同硬币的两面,国际化正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更多挑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称:“随着国际化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劣势明显。”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注意到现实的严峻:“中国汽车业仍处于婴儿期。如何培养一个世界级的少年、青年,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必须考虑的长期课题。”
激辩国际化
当谈及中国汽车是否国际化时,各方人士态度不一。
王侠看到不足:“我国汽车出口量低,约占总产量的3%,这显然和中国的巨大汽车产能不相称;出口产品层次也比较低,品牌影响力比较弱,主要进入发展中国家。此外,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存在着自相残杀,恶性竞争的现象。”
更多的车企们看到优势所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客观地指出,在国际化竞争之路上,中国汽车业有一定优势。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规划营销部部长吴保军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化成绩。我们可以盘点一下,有多少汽车的零部件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或在国际巨头的生产领域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
当众多车企将国际化解读为“海外市场”时,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简简单单地谈中国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我认为这还是狭隘的。
国际化不能片面解读。国际化包括海外市场,也包括国内市场。所有在中国的企业,都需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其国际化程度在全球最高。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涌入了最多的海外汽车品牌,竞争远远高于美国、欧洲。”
各方出招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海内外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各大车企高层纷纷支招。
朱福寿指出:“关键在于向‘狼’(跨国车企)学习,与‘狼’共舞。东风汽车正立足于中国产业发展现阶段的实际状况,本着开放的胸怀、国际化的视野,来进一步参与全球的竞争。”与此同时,各大整车企业已经加快了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步伐。今年,上海汽车MG在英国投产;近期,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忙于在巴西设厂,以求进一步占领海外市场。
在整车企业出海之际,中国汽车经销商也筹划出海。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庞庆华就表示:“走向国际化不仅仅是工厂的责任,流通企业,经销商也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庞大集团愿意配合厂家走出去。目前,庞大汽贸已经配合重汽在越南建了一个组装厂,主要组装重卡。”庞庆华甚至向整车企业抛出橄榄枝,他说:“整车企业和外国商家合作,可能你要求他做什么,他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但中国厂家和经销商已经磨合得很好,不妨重视经销商的力量,共同做好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