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三年央票连续发行
  • 股债双杀致偿付吃紧
    险企再融资压力凸显
  • 多家信托公司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 投资文化产业正当其时
  • 节后首周
    股票开户数大降四成
  • 谋求脱困再出招 阳光私募频推创新产品
  • 分级债基高风险份额
    发力大涨
  • 基金开户数
    跌至13周低点
  •  
    2011年10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三年央票连续发行
    股债双杀致偿付吃紧
    险企再融资压力凸显
    多家信托公司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投资文化产业正当其时
    节后首周
    股票开户数大降四成
    谋求脱困再出招 阳光私募频推创新产品
    分级债基高风险份额
    发力大涨
    基金开户数
    跌至13周低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债双杀致偿付吃紧
    险企再融资压力凸显
    2011-10-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徐汇 资料图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首份保险三季报的出炉,揭开的是保险公司今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投资拖累业绩。个案往往折射整个行业现状,尤其是在股指单季度下跌的第三季度,保险业集体陷入浮亏激增的窘境。保险公司普遍面临未来业绩压力增大的难题,由此导致偿付能力吃紧,再融资压力凸显。

      

      股债双跌 投资很受伤

      今年三季度,投资市场呈现2004 年以来首次股债双杀的局面,债券与股票市场均呈现单季较大跌幅。具体来看,三季度上证A 股指数单季度下跌14.1%,而上证企债指数也下跌了1.27%。

      股债双杀,作为这两大投资市场主力军的保险资金亦难独善其身,难逃浮亏之劫。这从今年最先公布三季报的中国太保身上可窥一二。据估算,投资受损直接导致中国太保前三季累计浮亏超过100亿元,折合每股浮亏已经超过1 元。

      由于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债券资产占比大、权益资产波动大,股债双跌的行情下,保险公司资产迅速缩水。而伴随着投资收益受损,中国太保三季度净资产大幅缩水6.5%。而净资产缩水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保险行业是杠杆型行业,杠杆率基本在7倍左右。因此,总资产由于投资受损会通过杠杆效应直接反应在净资产剧烈变动上。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保险巨头中,中国太保的投资风格算是比较保守的,保守的公司前三季都出现了100亿元的浮亏,那么仓位更重、资金量更大的其他保险巨头岂不是更糟?”按照投行人士的估算,预计尚未公布三季报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也不会太过理想。

      尤其是第三季度浮亏激增,给保险公司全年盈利带来巨大压力。从保险三巨头昨日沪港股价的不理想表现来看,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做出了提前反应。

      

      偿付吃紧 融资信号强

      犹如多米诺骨牌,投资的伤痕累累,直接触碰到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根据华泰联合的模型测算,中国太保第三季度实际偿付能力约下滑30 个点至266%。“中国太保短期再融资压力相对较小,但是不排除投资市场继续疲软,中国太保偿付能力未来迅速下降并靠近保监会最低标准,再融资需求显现的可能性。”

      相对资本还算“宽裕”的中国太保而言,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的偿付下滑压力“近在眼前”。受到第三季度投资市场波动的影响,保险业最大的这两家巨头的偿付能力迅速下滑,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根据主流投行的预测,中国人寿第三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很有可能将会低于保监会设定的警戒线(充足II类标准为150%)。即使考虑到中国人寿300亿次级债能够在第三季度顺利发行,预计其偿付能力也仅在185%左右。显然,300亿元次级债之后,中国人寿未来仍然有较为强烈的再融资需求。

      从短期来看,投资受损导致保险公司累计浮亏较大,以及行业偿付能力吃紧、再融资压力凸显,这些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将会在短期内抑制保险股股价的趋势性上涨。

      不过,或许最黑暗的时候即将过去。因为按照主流投行的预计,第三季度将是保险公司今年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换言之,第四季度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将会“触底反弹”。在抛开大盘因素的情况下,从第四季度开始,保险板块基本面逐步向好。这包括:第四季度开始,评估利率的上调有助于保险公司业绩提升;从保费收入数据上来看,从10月开始或将有明显改善。当然,在这个改善的过程中,股市能否好转依然是决定保险股表现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