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圆桌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折了翅膀仍能高飞的中国经济
  • 温家宝: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 平衡市的投资要诀
  • “量跌价松”:北京楼市调控初见成效
  • “中国-东盟中心”将于11月成立
  • 银川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 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
    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
  • 1000多亿元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 重庆秋季房交会成交创近年新低
  •  
    2011年10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折了翅膀仍能高飞的中国经济
    温家宝: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平衡市的投资要诀
    “量跌价松”:北京楼市调控初见成效
    “中国-东盟中心”将于11月成立
    银川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
    核心任务是转型升级
    1000多亿元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重庆秋季房交会成交创近年新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衡市的投资要诀
    2011-10-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平衡市的投资要诀

      汇添富基金专户投资经理 杨义灿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大都采取扩张货币政策来短暂的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使经济表面上获得复苏。但各国采取的政策,只是延缓或者是掩盖了经济危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远未结束。三年多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并呈愈演愈烈之势,欧美失业率居高不下,其经济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而我国原有的增长模式在次贷危机后已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共识。在全球经济处于调整和转型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很可能将进入震荡调整的平衡市。因此,挖掘能够穿越周期的优质成长股,以成长来抵御估值下跌的风险,将成为平衡市中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盈利模式。

      真正的成长型企业是必须能够承受住经济周期和股市牛熊周期的考验。从1957到2003年,标准普尔500只成份股里有20家公司保持了完整的结构,未和其他任何公司合并。从1957年以来,这20家公司的股票年投资收益率至少领先指数总体水平2.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投资其中任何一只股票所能积累的资金都是投资指数组合所能积累财富的3-37倍。20家公司中有12家是拥有知名品牌的消费品公司,6家是著名的大型制药企业,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们都经历了经济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巨大变化并最终生存发展。这些公司90%集中在非周期性的消费品行业,相比那些周期性行业,更容易熬过经济周期下滑的痛苦日子。它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将产品价格提高到竞争对手之上,这也是这些公司能够实现长期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A股市场,虽然只有20余年的短暂历史,但成长型股票同样也穿越了周期。在2002到2005年的大熊市和宏观经济调控期间,股价涨幅超过50%表现优秀的股票共有56只,它们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而同期全部A股仅为5.9%。高成长性成为这些牛股最大的共同特征,56家公司在熊市期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都超过了30%,其中有近一半公司甚至超过了50%。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这56只股票再显英雄本色,平均涨幅高达389%,远超同期上证综指213%的涨幅。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一般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因此,成长股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公司,但快速成长的企业一定契合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上述的标普20家公司主要分布于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说明在美国这两个领域是诞生成长型牛股的温床,这和美国创新型和消费型的经济结构特征是相吻合的。日本股市同样也验证了成长股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特征。上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经济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后,其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向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对应到股市,日本经济转型期的十年间,涨幅超过10倍的个股中54%为通信、消费电子类新兴产业,26%为医疗保健行业。

      海外市场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成长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社会经济背景诞生的成长股可能大相径庭,但其背后逻辑一定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演变过程来看,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口老龄化及人工替代、消费结构升级等将是未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它们或将受益于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种政策扶持,或得益于国家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从而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发展。借鉴海外成长股经验,这三个领域将是未来A股市场最有可能孕育并产生最多穿越周期的成长股公司的地方。

      最后,投资于成长股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估值。投资热门股票是不可能赚大钱的,个中原因就在于热门股太贵,特别是高知名度的成长股,其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业绩增长,即使长期来看其业绩还能够大幅增长,但通常其市盈率也很高,最终会因其估值水平的下降而“对冲”掉部分甚至全部业绩的增长。好公司也要好价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投资成长股真正能赚大钱的诀窍就是寻找“戴维斯双击股”,即业绩和估值都能够双双大幅提升的股票。正如巴菲特所说,“多数人买股票都是跟风,其实应该等到没人有兴趣时再进入”。简而言之,会买才是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