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圆桌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资产缩水人气流失 首批三季报显示基金亏损加剧
  • 战略收缩基金减仓 注重防御“增兵”消费
  • 基金四季度“大猜想”:底部在哪里?
  •  
    2011年10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特别报道
    资产缩水人气流失 首批三季报显示基金亏损加剧
    战略收缩基金减仓 注重防御“增兵”消费
    基金四季度“大猜想”:底部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产缩水人气流失 首批三季报显示基金亏损加剧
    2011-10-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宁
      漫画 高晓健

      首批基金三季报正式公布,此番由20家基金公司旗下198只基金(A/B/C级分开统计)披露的2011年三季报为当下基金行业的“局部”业态做了一个基本注脚:三季度的日子“不好过”。

      ⊙本报记者 丁宁

      资产规模逐季缩水

      进入三季度,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国内紧缩政策持续,A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基金操作难度上升。顺延今年以来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持续下降的趋势,三季度20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再度缩水。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如若不含联接基金规模,截至三季度末,20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总量为7983.88亿元,可比二季度和一季度数据分别为8942.62亿元和9110.15亿元;如若包含联接基金规模,三季度末上述公司资产规模总量为8087.74亿元,而二季度和一季度总量分别为9045.50亿元和9207.94亿元。

      从公司角度看,剔除联接基金,在此番公布三季报的20家基金公司中,金元比联和农银汇理两家资产规模逆势上升。尽管三季度资产规模微增1.78亿元,但对于整体规模较小的金元比联来说,三季度资产规模增长比例依然高达19.08%;农银汇理则增长9.34亿元,增幅5.93%。20家公司有半数资产规模缩水幅度在一成以上,民生加银缩水幅度最大,三季度该公司资产缩水4.86亿元,缩水幅度高达18.43%;华夏基金资产缩水总量最大,为316.13亿元,使其三季度整体资产规模减少了14.27%。

      

      人气涣散 债基“遭弃”

      依旧混沌的市场环境和跌跌不休的净值业绩使得基金赚钱效应难聚,基市人气持续涣散。从首批三季报所统计的基金申赎情况看,投资者“无心恋战”,而年内饱受“黑天鹅”袭扰的债券型基金更是引发了持有人的“大退却”。

      数据统计显示,20家基金公司旗下277只开放式基金(A/B/C分级基金分开统计,开放式创新分级基金场内、场外份额合并统计)三季度遭遇总额为176.36亿份的净赎回,净赎回比例为2.07%。其中净赎回比例最大的是华商基金,三季度遭遇净赎回25.84亿份,净赎回比例7.96%;净赎回总量最大的是华夏基金,三季度净赎回61.39亿份,净赎回比例3.54%。

      从类别上看,债券型基金成为赎回重灾区。数据统计显示,在上述基金中,债券型基金三季度遭遇持有人净赎回91.04亿份,净赎回比例高达19.58%,无论在净赎回总量还是比例上都排在各类型基金首位,某只期初份额19亿的债券型基金,三季度遭遇净赎回13.88亿份,比例高达73.08%。

      分析人士称,虽然目前统计的是不完全数据,纳入统计范围的各类型基金数量和规模变化会对数据信息产生影响和偏差,但从今年以来债市的走势和债基的表现来看,持有人的密集赎回有因可循。“新股破发潮、通胀节节走高、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引发流动性危机、城投债风波、可转债狂跌……债市各种危机集中爆发,债基业绩为近几年内最差,使得原本倾向于低风险投资的债基持有人‘惊魂不定’,引发赎回也在情理之中”。

      

      “囊中”拮据亏损加剧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基金的账本也逐渐浮出水面。对于已公布季报的基金公司来说,三季度的钱更加难赚。

      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20家基金公司集体沦陷,整体亏损高达985.94亿元;而二季度61家基金公司总共亏损额度为894.32亿元,一季度亏损359.91亿元,基金亏损额度加大趋势显而易见。

      分析人士称,尽管不排除后续有基金公司公布盈利三季报的可能,但在整体难有起色的大市场环境下,基金生存的确已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是新基金大量发行渠道费用高企,另一方面是基金管理规模持续下降,这使得基金公司在弱市中亏损加剧,更加囊中羞涩”。

      “树大招风”。从公司角度看,大公司依旧是当下艰难环境下的亏损大户。统计显示,20家基金公司中,华夏、嘉实和南方3家三季度亏损过百亿,分别为262.00亿元、145.76亿元和134.04亿元;此外还有4家公司亏损超过50亿,中小基金公司由于规模本身较小从绝对值上看,亏损额度较轻,金元比联三季度亏损0.68亿元,损失“最小”。

      而从类型上看,股票型基金依旧是拖累基金整体利润水平的主要产品。数据显示,纳入统计范围的股基三季度亏总共亏损608.01亿元,混合型基金亏损247.60亿元,排名第二,海外市场风险加剧使得QDII基金生存愈加困难,其三季度亏损111.90亿元,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也分别亏损19.31亿元和4.28亿元。

      在各类型基金中,只有货币型基金依旧是“政策的受益者”,紧缩政策导致资金利率提高,货基三季度实现利润5.17亿元,成为大部分都出现亏损的基金产品中仅有的一丝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