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圆桌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资产缩水人气流失 首批三季报显示基金亏损加剧
  • 战略收缩基金减仓 注重防御“增兵”消费
  • 基金四季度“大猜想”:底部在哪里?
  •  
    2011年10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特别报道
    资产缩水人气流失 首批三季报显示基金亏损加剧
    战略收缩基金减仓 注重防御“增兵”消费
    基金四季度“大猜想”:底部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四季度“大猜想”:底部在哪里?
    2011-10-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宁

      ⊙本报记者 丁宁

      

      在此番披露的三季报中,基金经理也纷纷表达了各自对于四季度市场走势的预期。仁者见仁,在总体偏向谨慎的氛围中,各家围绕后市行情如何演绎展开“大猜想”。

      

      政策底:紧缩“有余” 空间“不大”

      南方绩优基金经理史博预判的着力点建立在政策的“转向”上:通胀下行的概率在增加,通胀问题解决之后政策重点可能从控制通胀转到经济增长。目前政府正在着手解决食品价格通胀问题,大宗商品下跌将会抑制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从历史上看持续的流动性收缩、经济增速放缓都将导致通胀下行。

      “展望未来,通胀有望见顶回落,货币政策继续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股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部分股票经过前期调整后,长期投资价值逐步显现。”华夏大盘王亚伟对于后市表达了谨慎乐观的看法。

      

      经济底:“屋外”大雨 “屋内”小雨

      交银施罗德主题优选认为,四季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持续发酵,且难以看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对全球资本市场都具备潜在冲击可能。国内经济增长可能将继续缓慢回落,而通胀也将缓慢回落但客观来看绝对水平还将在高位。国内经济政策从持续紧缩将转化为相对平缓。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A股市场而言,国内宏观环境将略有改善。”嘉实增长邵建表示,通胀见顶是大概率事件,政策与流动性将略有放松,但持续巨大的股票发行与供给及新发公司的业绩变脸将持续压制A股市场。从国际方面来看,欧债仍将是较大的影响因素,我们预期近期欧债问题将有所缓和,但根本解决仍将需要假以时日。

      

      市场底:“反弹”可期 “反转”需时

      嘉实主题基金经理邹唯表示,从前期货币的过度投放以及经济的未来转型趋势来看,真实总需求的产生是需要通胀(成本)的持续下降,而这有赖于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在此期间,市场的每次上涨均要视为反弹,无外乎幅度高低而已。

      华安宝利陆从珍也对四季度能走“多远”持谨慎态度。她表示对反弹持谨慎参与的态度,毕竟从整体看,国内、国外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反弹的幅度和力度都较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