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今年稀土的表现仿佛由上半年的“天堂”急速坠落至下半年的“地狱”,暴涨复暴跌。若加以回顾就会发现,此轮如火如荼的稀土行情可谓由政策一手创造,但行业也糟糕地就此患了“政策瘾症”。
所谓政策瘾症,即行业一直片面依赖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价格节节攀升,形成看似火热的交易市场。但是,与真正具备基本面支持的商品价格不同的是,这样的市场一旦有一段时间没有新的政策颁布,就不可避免陷入萎靡。而更严重的情况还在于,由于受到非理性的炒作,价格超出原本政策能够达成的合理预期范围太多,接下来就算真有新的利好出现,都可能无法再唤起市场信心。而目前,稀土市场正是陷入了这样一个“政策瘾症”的陷阱。
稀土价格之所以得以在今年上半年暴涨数倍乃至十数倍,皆因为市场提前以接近极端的方式兑现了政策预期。政策的确构成了促成稀土涨价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限产、整合、环保、关停、减少出口等等。但长期被市场忽视的是,行业或行业内的企业,事实上还没有来得及真正开始动手执行政策,即政策还没有真正兑现,价格就已经提前充分反映了这一系列政策构成的价格预期,乃至大大超越了真实基本面所能达到的价格预期。
随着嗅到暴利的业外资金蜂拥而至,上中下游联动囤积产品和原料。部分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将接近一年的产量统统运进仓库,即使已经满库到无法安放的地步都不愿再销售;下游则恐慌性地采购原料以规避涨价风险,并希望能够比同行多熬过一天,赢得胜利。巨量的、难以确计的库存形成了危险的堰塞湖,全行业在等待政策的执行效果以期变现。
但一系列行业整顿需要长期过程,中间也必然会遭遇各种反复。当先期进入、已经累积了巨额利润的贸易企业开始不再等待,转而逐步抛售时,价格预期就开始改变。中间贸易商成为风险的首个爆发点,构成堰塞湖逐步倾泻的开始。而这个倾泻过程,绝不是短短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上半年一吨难求的稀土,成为捂在手里的烫手山芋。
为了稳定市场,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连续三次出手,用收购、停产的方式托市。近日又有媒体称,南方最大的稀土产区江西也在全面停产,希望能够联动调解市场供需。上述消息中的任何一条若在7月以前,都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推高热潮,但现在市场依然显得非常疲弱。因为连续的价格下跌、成交清淡已经对市场信心造成了巨大打击。之前反复被提及作为炒作因素的环保、限产、关停、配额,不再有一个文件就能掀起一股市场狂潮的作用。政府密集颁布的各项整顿措施是否得到了切实执行,下游需求是否切实好转,才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基本面”这个上半年几乎不被提及的元素,终于开始成为影响市场的最大要点。有分析人士指出,整顿政策有效推进,价格才有稳定的基础;下游需求得以逐步恢复,价格才有回升的可能。政策是调节基本面的有力推手,但不是万试万灵的仙丹。稀土行业深患的“政策上瘾症”,在此轮深度调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希望经历了此轮深跌后,行业能够汲取教训,真正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