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微妙,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为确保经济“稳健增长”,下一阶段,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平衡、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多项任务更加艰巨。
王 勇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之后,海内外市场有种不安,担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之一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大幅降温。这在亚太各地股市近日的表现中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这种担忧有些过度。不过,鉴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要力促经济实现“稳健增长”难度确实很高。
纵观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发达经济体面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却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现象。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开始迅速回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亦开始全面回落。美国和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增速均不及预期,PMI指数也继续显露疲态。美国被持续羸弱的就业数据所困扰,日前,美联储褐皮书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依旧疲软;欧元区则在应对欧债危机上仍无建树。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经济下滑的势头愈加严峻,致使各经济体均面临通胀高企与经济下滑的两难境地。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自今年9月以来已开始连续两次降息,通胀水平不一导致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备受瞩目的英国央行及欧洲央行10月议息会议为欧元、英镑这两个风险货币带来了截然相反的走势指引。前者意外宣布大幅扩大宽松政策规模;后者则决定重启再融资操作缓解流动性缺失局面。而美国糟糕的新增非农数据又在强化QE3推出的预期。
中国经济就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运行的。一方面,中国要应对欧美发达国家因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造成的全球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欧美因经济复苏乏力而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冲击和影响。理论上讲,这两种应对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相悖的,也就是说,抑制通胀所采取的调控措施可能会伤及经济增长;而促进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政策举措有可能会干扰抑制通胀的效果。所以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把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即便如此,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步伐。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尽管第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9.1%,连续三个季度缓慢回落,但经济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并未超出预期。而且,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9.4%,增速依然领先全球,并远超8%的增长目标,实属难能可贵。而CPI同比上涨5.7%,其中9月CPI同比上涨6.1%,在7月出现年内高点以后已连续两个月回落,整体物价上涨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6%,外贸规模已超过2008年全年2.56万亿美元的水平。这些经济指标表明,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正朝着“稳健增长”的预期方向前行。
不过,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微妙,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所以,为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下一阶段,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平衡、拓宽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多项任务更加艰巨。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可通过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适度降低税率(尤其是降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营业税以及增值税税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而投资需求重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中国应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性、自主性的产业。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九项措施办事,尽快推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的实施细则,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活跃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已成我国对外贸易的三个支柱。而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着重点,则在全力促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须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渠道。商务部日前正式推出了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央行允许境外投资者和银行可办理相关人民币结算业务,此举既可以增加人民币回流通道,同时还将有助于减轻外汇入境给央行带来的对冲压力。不过,因为这项工作牵涉面广,纷繁复杂,因此,笔者以为,央行理应与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加强事后监管,推动对资金使用的延伸检查,强化银行的风险防范责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方面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对我们是个极大的考验。唯有尽力理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方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