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昨日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
2015年初步建成疫苗供应体系
⊙记者 宦璐 ○编辑 阮奇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讨论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其中,《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规划》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疫苗供应体系。
会议指出,接种疫苗是防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基本满足常规防疫需求,但还存在研发能力相对落后、规模化生产和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疫苗实际接种率仍需提高等问题。《规划》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疫苗供应体系,实现常态必保,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疫苗供应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具备与发达国家同步应对突发和重大疫情的实力。为此,要建立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加强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提高疫苗生产产能和质量,合理扩大疫苗免疫规划品种和覆盖人群,提高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健全储备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确定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一是培育重要急需新产品。尽快完成手足口病疫苗等6种新疫苗的研制及产业化,加快研制和研发一批新的疫苗品种。二是建设关键研发设施,重点支持新型疫苗国家研究中心等能力建设。三是扩增急需产能和实物储备。四是提高疫苗行业装备水平。五是建立疫苗质量检验体系。中央财政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需疫苗等给予支持。重点项目安排投资规模约94亿元。
会议强调,疫苗质量安全关系重大,要完善监管体系,严格疫苗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的全过程监管。要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合作交流。
在此态势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疫苗产业的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有望实现真正崛起。
据生物医药市场人士向记者介绍,疫苗类药物的销售总额不到全球医药总销售额的5%,但是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全球医药市场5%-7%的扩张速度。主要的市场份额被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克、辉瑞/惠氏和诺华等几大巨头瓜分。
事实上,随着生命科学和制药研究的进步,新疫苗研发可能出现突破,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疫苗产业在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和市场规模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防疫意识的普及,中国疫苗市场的扩张潜力巨大。一类疫苗市场虽仍由国有企业主导,但民营和跨国企业开始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