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谨慎看待反弹持续性 底部还须夯实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基金谨慎看待反弹持续性 底部还须夯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谨慎看待反弹持续性 底部还须夯实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素
      高晓健 漫画

      一路阴跌连创新低的A股市场终于在上周迎来企稳反弹,上证综指周涨幅6.74%,深证成指周涨幅达8.92%,市场情绪随之回暖,沪市成交量创出近十周高点。

      结合前期市场各方对于股市“底部”的呼喊,这波反弹是否就是期待已久的筑底后的绝地反击战?

      对此,机构的看法仍偏向谨慎。不少基金纷纷指出,此轮上涨是前期超跌反弹和政策放松预期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而未来反弹持续的时间和空间仍需取决于政策微调能否对冲掉经济下滑、资金缺少的担忧。

      ⊙本报记者 郭素

      政策放松预期诱发做多热情

      自7月以来一路连续下跌的A股市场终于在上周迎来一波反弹行情。周一上证综指在盘中创出2307.15点的年内新低后开始回升,其后连拉五连阳,收复2400点。与之相随的是,上周沪市成交量创出十周新高,而根据基金公司监测数据显示,A股交易户数占总户数的占比也呈上升状态,市场回暖情绪明显。

      对于这波反弹行情,很多基金给出的解释基本相似,即CPI确认见顶和政策微调成为诱发市场上涨的最大动因。此外,欧债危机的阶段性进展等也有一定促进因素。

      “本次反弹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例如货币政策微调信号、CPI确认见顶,等等。其中,货币政策微调信号是最关键的因素,其表达了管理层对经济的看法,从之前的防通胀逐步过渡到防经济快速下滑,市场预期得到一些改善。”中欧基金如是表示。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认为,一系列政策微调信号构成了近期市场反弹的基石。“从汇金的增持,到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到地方自行发债办法出台,虽然实质意义都不大,但却可以视为是一连串的政策微调信号。加上上周温总理对宏观调控的讲话,市场期盼的第四个政策微调信号出现了。这些连续、明确的政策微调信号无疑给连创新低的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构成近期市场反弹的基石。”光大保德信基金如是评述。

      华富基金相关投研人士指出,这轮反弹的诱因在于几个方面。一是超跌反弹的因素,根据其测算,目前A股市场PE比2008年还低,而PB在这轮反弹之前也低于2008年的水平。第二个因素是宏观政策由此前的紧缩基调开始转向微调,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第三,上周海外欧债救市框架的确定对于全球市场都构成一定利好。第四,10月中旬以来债券利率回落、央票发行放缓等指标数据都显示流动性有所好转。

      此外,对于这轮反弹中金融、地产、传媒行业的突出表现,中欧基金进一步分析认为,在估值得以修复的大背景下,一些估值较低、且具备催化剂的行业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宏观经济没有给出明确信号的时期,市场往往比较关注主题性的板块。具体来看,银行的催化剂来自于地方债发行试点,房地产的催化剂来自于管理层对未来房地产限购态度的缓和,传媒的催化剂则来自于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的决定。

      经济增速下滑预期或压制反弹高度

      此轮反弹对于持续下跌的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市场各方对其早已期盼已久。结合前期市场筑底的呼声,这轮反弹是否就是对中期底部的确认?

      对此,公募基金的看法却普遍谨慎,对此轮反弹的可持续性心存疑虑。一位基金经理直言,这绝对不会是反转行情,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或仍将反复筑底。其进一步解释道,目前部分机构对未来行情如此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持续下滑。

      “我们认为,在目前政策前景不明朗、业绩还在继续下滑的过程中,股市可能还需反复筑底。”中欧基金坦言对这轮反弹仍持偏谨慎态度。其背后的逻辑是,反弹能否持续可能取决于管理层是否会放松货币政策,而不是仅仅采取结构性松动。如果政策进入观察期,而在这一时期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甚至出现较大的负增长,那么,反弹或将不可持续。

      “事实上,近期市场上涨更多的是估值修复因素,暂时并不会扭转未来业绩的趋势,所以在市场看不到经济出现反转的情况下,预计对一些周期性板块还是缺乏持续性的做多动力。”中欧基金相关投研人士直言。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谨慎认为,目前并不是“云开月明”之时。国内情况方面,从三季度GDP增速来看,经济仍处于下滑通道,而伴随未来几个月CPI加速下探,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存在被加速下修的压力。虽然政策微调已毋庸置疑,但毕竟没有看到诸如有选择的下调存准率这样非常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此外,外围市场方面,欧盟新方案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欧债问题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终结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光大保德信基金指出,未来市场反弹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取决于政策微调和经济下滑的对冲与市场博弈。

      华富基金相关投研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宏观经济下行态势没有改变,上市公司三季度盈利增速放缓,都对反弹高度形成一定压制。根据其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三季度盈利增速为6.6%,环比下滑了20.47%。而事实上,且目前卖方在纷纷下调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四季度盈利增速仍有压力。

      “反弹的高度不好预测,要看市场情绪到底如何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四季度不会出现反转行情,能有一波阶段性反弹行情市场各方就都心满意足了。”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其背后的逻辑是,市场反弹的持续性需要实质性的政策配合,以及企业利润增长的支撑,而短期内这些都不明朗和不乐观。

      谨慎乐观中增仓博收益

      事实上,不少基金对这波反弹行情的态度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谨慎乐观”。一方面,市场在估值极低情况下多因素诱发反弹,短期的阶段性机会值得期待。但另一方面,在目前没有明确政策转向、没有实质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反弹的高度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的时点很关键,大家都在期待一波反弹行情,但在基本面并不构成很好支撑的前提下要看市场人气能否持续。而一旦资金不能持续流入,人气难以持续凝聚,短期内涨幅过大则也有可能将面临大的回调与反复。”一位市场人士分析。

      不过,从监测数据来看,近期基金整体呈主动加仓状态,显然不愿意错过这波反弹行情带来的收益。

      根据海通证券仓位研究报告显示,10月14日至27日区间内,主动管理股票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剔除偏债混合型,以下称为“股混型”)的双周平均股票仓位由上期的73.43%大幅提升至78.23%,增加了4.80个百分点,升至06年以来的中高水平。

      具体来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由78.05%升至82.71%,增加了4.66个百分点;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则由66.41%升至71.04%,增加了4.63个百分点。基金仓位提升可能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持仓股票市值上涨,二是基金申购赎回,三是基金公司主动增仓。而根据海通证券测算,股票型基金主动增仓4.70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整体主动增仓4.68个百分点。

      此外,其还分析指出,前十大的基金公司一致增仓,平均仓位为79.32%,与上期相比增加了4.12个百分点。

      “测算数据显示,股混开基纷纷主动提升股票仓位。原因可能是考虑到近期市场利好消息影响,且前期超跌个股或有估值修复需求,基金主动提升仓位分享市场反弹行情。”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

      此外,根据民生证券对上周基金仓位的测算,主动型股票方向基金小幅主动加仓0.93%,平均仓位升至74.44%,上周半数基金主动加仓,半数基金主动减仓。而从增配强度来看,根据测算上周平均增配强度较大的行业主要有传播文化业、社会服务业、综合类行业、建筑业等行业。

      “目前市场大体处于底部阶段,在这波反弹中仓位轻的基金有一定加仓动作。”沪上某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

      而对于市场中期热点,低估值、业绩预期确定、前期超跌板块受到基金的青睐。“在操作上,建议在市场反复筑底过程中,逢低布局一些估值较低、业绩预期较为充分且又对政策转向敏感的周期性行业。消费类行业则采取自下而上精选优质上市公司,并采取长期持有的策略。此外一些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不会长期低迷,政策松动也会向这方面倾斜,每逢低点则都是较好的建仓时机。”中欧基金表示。

      而在一家内资公司某基金经理看来,中期市场或仍以震荡为主,未来热点仍然选择低估值和业绩有支撑的板块,除此外,有十二五规划和近期三部委发文重点扶持的内需和消费板块也可关注。

      华富基金则表示,中长期看好低估值的大盘蓝筹。就未来一个月的中期走势来看,前期超跌的小盘股、新兴产业板块可能有一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