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三季报题外话:无奈的“预期滞后”
  • 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 欧洲还需努力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基金三季报题外话:无奈的“预期滞后”
    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欧洲还需努力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弘文

      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本报记者 弘文

      

      有关的报道显示,新基金申报在近期突然“急刹车”。自10月份以来,新基金申报突然放缓。至前一周,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基金公司申报新基金,而统计10月份以来,报批的新基金的总数只有3只。

      不过,整体来看,已获批文的基金并没有放慢发行速度,上周又有多只偏债类基金逐步进入发行序列,根据相关公告,11月7日,又将有几个双债增强基金继续发行。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金发行根本没有好转。最新的基金成立公告可以发现,无论是大型基金,还是小型基金;无论是中型基金,还是银行系基金;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非指数的主动型基金,整体发行募集形式都可以算是历史最低水平。

      上一次看到基金发行这种状况,应该是2005年的牛市前夜。那次,随后A股市场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大一次牛市。但这次同样也是在市场不断下跌过程中,而未来行情则让人难以预期。

      或许,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行业发展的宿命,越来越多的发行机构,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越来越强大的财力,即便没有越来越糟的市场,这个结果必然是,产品拥挤在单一渠道,大量低层次的费用和人力的竞争开始摆上台面,行业生态恶化。

      所以,基金发行的生态恶化,是可以预料的。即便A股市场依然维持一定的热度,基金发行的难度也会提高,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会导致行业的集中度的提高(上一轮大幅提高是2008年),更何况是一个比较惨淡的市场,更何况是一个比较惨淡的行业,更何况是一个十年难遇的“股债双熊”的市道。

      从更细的层面上说,前期市场走势恶化,基金发行糟糕,对于一线的营销人员和渠道经理来说,他们面临状况可想而知。前期工作的压力,各方面竞争的白刃相间,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发行的速度仍然维持高峰时期,甚至更高,只能说是行业的一些惯性思维还在发挥作用,只能说行业发行的“心气”尚存。

      而现在当压力逐步上升到基金管理层,终于基金申报开始放慢了。而且,还是在规模非常要紧的年末,基金的发行速度终于慢下来了,就如同所有周期类行业所说的那样,这个市场的供应和产能终于放慢了。

      这是一个理性的状况。基金发行放慢之后会有什么情况?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