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急刹车”是理性行为
⊙本报记者 弘文
有关的报道显示,新基金申报在近期突然“急刹车”。自10月份以来,新基金申报突然放缓。至前一周,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基金公司申报新基金,而统计10月份以来,报批的新基金的总数只有3只。
不过,整体来看,已获批文的基金并没有放慢发行速度,上周又有多只偏债类基金逐步进入发行序列,根据相关公告,11月7日,又将有几个双债增强基金继续发行。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金发行根本没有好转。最新的基金成立公告可以发现,无论是大型基金,还是小型基金;无论是中型基金,还是银行系基金;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非指数的主动型基金,整体发行募集形式都可以算是历史最低水平。
上一次看到基金发行这种状况,应该是2005年的牛市前夜。那次,随后A股市场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大一次牛市。但这次同样也是在市场不断下跌过程中,而未来行情则让人难以预期。
或许,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行业发展的宿命,越来越多的发行机构,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越来越强大的财力,即便没有越来越糟的市场,这个结果必然是,产品拥挤在单一渠道,大量低层次的费用和人力的竞争开始摆上台面,行业生态恶化。
所以,基金发行的生态恶化,是可以预料的。即便A股市场依然维持一定的热度,基金发行的难度也会提高,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会导致行业的集中度的提高(上一轮大幅提高是2008年),更何况是一个比较惨淡的市场,更何况是一个比较惨淡的行业,更何况是一个十年难遇的“股债双熊”的市道。
从更细的层面上说,前期市场走势恶化,基金发行糟糕,对于一线的营销人员和渠道经理来说,他们面临状况可想而知。前期工作的压力,各方面竞争的白刃相间,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发行的速度仍然维持高峰时期,甚至更高,只能说是行业的一些惯性思维还在发挥作用,只能说行业发行的“心气”尚存。
而现在当压力逐步上升到基金管理层,终于基金申报开始放慢了。而且,还是在规模非常要紧的年末,基金的发行速度终于慢下来了,就如同所有周期类行业所说的那样,这个市场的供应和产能终于放慢了。
这是一个理性的状况。基金发行放慢之后会有什么情况?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