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上市房企净利环比降三成 “冰点”估值博弈政策微调预期
  • ST一族“冰火两重天” 九公司或面临三连亏“生死考”
  • 基金最青睐三行业
    “先知先觉”潜伏文化传媒板块
  • 政策调整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中铁拐点渐进
  • 航运、火电板块
    “抢镜”亏损榜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上市房企净利环比降三成 “冰点”估值博弈政策微调预期
    ST一族“冰火两重天” 九公司或面临三连亏“生死考”
    基金最青睐三行业
    “先知先觉”潜伏文化传媒板块
    政策调整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中铁拐点渐进
    航运、火电板块
    “抢镜”亏损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航运、火电板块
    “抢镜”亏损榜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阮晓琴 ○编辑 邱江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邱江

      

      巨亏再也不是ST族的专利。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亏损最为严重的板块是航运和火电。

      在亏损前十名中,有4家航运公司,包括中国远洋、中海集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前三季度分别亏损47.76亿元、15.82亿元、5.38亿元和4.39亿元。其中,中国远洋为两市中亏损最多的公司,并预计2011年全年业绩亏损;中海集运、长航油运分列第三、第五位。

      按申万行业分类,航运股共有13个,除去主要从事客运的亚通股份和海峡股份,共有11个公司从事货物运输。除中海海盛和中昌海运尚未发布三季报外,已发布季报的公司中有5家亏损,占比将近一半。中国远洋称,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形势严峻,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较大的冲击。去年同期中国远洋净利润为67.6亿元。

      今年上半年,海运行业迎来两年来最为低迷的时刻。正如中国远洋在当时半年报中所说,上半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再次陷入低谷,成为近两年来走势最为低迷的时期,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平均值为1372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6.7%。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月份才有所突破。10月初,BDI年内首次突破2000点,但这种突破是否有持续性,还需要观望。有券商认为,四季度是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传统旺季,BDI指数有望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这些年一直在亏损线上挣扎的火电行业前三季度业绩同样难看。华银电力、漳泽电力、长源电力、华电能源位列亏损前十位,分别亏损5.9亿、5.4亿、4.45亿和4亿元。上述四家企业分别属于四大电力央企大唐集团、中电投集团、国电集团和华电集团,背靠“大树”仍然亏损严重。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39家火电热电上市公司中,除3家未发布业绩外,其余36家中亏损的有13家,占三分之一;每股收益超过0.1元的仅15家公司。

      火电行业亏损与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但电价不能同步上涨有关。今年以来,煤价一直呈现小步上涨的格局,以发热量5000大卡的山西大混为例,其价格由年初的695元/吨渐渐上涨至上周的760元/吨。煤价随行就市,电价却实行政府审批,煤电定价体制影响了电力行业的正常经营。

      粘胶短纤行业的大起大落同样值得关注。ST海龙、澳洋科技和吉林化纤列入亏损前30位,其中ST海龙、澳洋科技分别以5.2亿元和4亿元,位列亏损榜第七位和第十一位。

      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是纱线的三种主要原料。由于棉花逐年减产,棉花价格自2009年底以来突破前期每吨15000的高点,大幅攀升至2010年底的接近30000元/吨的高位,替代品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但进入2011年棉价迅速跌至每吨19000元,粘胶短纤在产能扩张过快和需求下滑等多重打压下,201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全面亏损,行业龙头直至最近才从亏损状态逐渐转为微利。

      棉价大涨大跌,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困难加大。前三季度,新农开发亏损1.82亿元,华芳纺织亏损1.1亿元,新赛股份亏损7408万元,ST德棉亏损4826万元。

      同样是纺织原料行业,上游PTA的日子仍然过得不错。恒逸石化净赚18.6亿元,荣盛石化赚15亿,桐昆股份赚9.38亿元。不过,今年以来,PTA价格也巨幅震荡,已从最高时超过12000元/吨跌至前几天的最低8466元/吨,行业赢利或已过最高峰。

      ST族亏损则是老生常谈。在前100位亏损企业中,ST公司占31席,占比超过30%。在193家ST公司中,已公布三季报的有182家,其中亏损84家,占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