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人物
  • 6:人物
  • 7:人物
  • 8:人物
  • 9:观点·专栏
  • 10:公司
  • 11:市场
  • 12:市场趋势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数据
  • 17:数据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美国吸引外资投资实业战略初露端倪
  • 明年保障房资金缺口仍大 专家建议创新融资方式
  • 安徽出台政策
    欲打造多家亿元级别种业企业
  • 长期投资之辩
  • 银证保集体换帅 考验和期许同行(上接1版)
  • 市场担忧情绪回归 欧美股市再现疲态
  • 上海加强证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  
    2011年10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美国吸引外资投资实业战略初露端倪
    明年保障房资金缺口仍大 专家建议创新融资方式
    安徽出台政策
    欲打造多家亿元级别种业企业
    长期投资之辩
    银证保集体换帅 考验和期许同行(上接1版)
    市场担忧情绪回归 欧美股市再现疲态
    上海加强证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年保障房资金缺口仍大 专家建议创新融资方式
    2011-10-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阮奇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阮奇

      

      明年保障房的资金缺口开始受各方关注。29日,在中国保障房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伟表示,明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仍可能较大,须给予更多支持。对此,财科所所长贾康建议,要在市场的环境下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去创新发展以调动民间资本共建保障房。

      “要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依靠中央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各级的配套资金以外,要通过金融创新多方面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用好信贷、财税支持政策,确保资金投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开门见山地说。

      对此,高伟直言,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都是可以出售的,产权相对比较清晰,并且还有一些配套的收益设施,融资难度不是很大,难的就是产权不清的公租房和廉租房。

      “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按照现在的政策和租金水平,如果不考虑贷款利息,最快也要30年才能收回本金,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为此,要想调动众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公租房和廉租房有一定的难度。”高伟说。

      高伟坦言,“十二五”期间要想完善保障房建设,还需要创建一些期限比较长的(十年、十五年)、成本比较低的比较稳定的融资渠道,这确实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高伟还表示,受今明两年保障房集中开工建设影响,导致明年保障房建设资金需求有所扩大,“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明年的资金缺口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他说。

      为此,高伟提出建议:其一,必须加大各级财政对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投入,对资金缺口比较大的地区应该逐步加大地方和中央预算的投资安排,确保投资渠道的比例和投入资金有所保障。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的时候建议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向偏远地区有所倾斜。其二,建议创新一些融资方式,例如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投入保障房建设应该有更明确的要求,对于中央财政资金建议采取贴息、担保、补助的方式调动更多的资金投入保障房建设。

      对此,贾康分析认为,保障房融资要特别注重政策性融资的内在规律性,要在市场的环境下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去创新发展一种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实现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的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