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流失现象严重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邹靓
随着北京银行在10月30日晚间公布其三季报,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顺利披露完毕。细览三季报不难发现,银行三季度业绩增长强劲,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其间也显露点点问题,存款流失现象较为明显。
净利润同比增长逾三成
初步统计,前三季度16 家上市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共计6915亿元,同比增长约31.7%,同比增速较中期略有放缓。其中,五大行同比增长29.2%,股份制银行同比增长42.6%,城商行同比增长31.3%。
从单个个体来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的业绩超预期,中国银行低于预期,其他银行基本符合预期。长江证券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息差回升、生息资产增长、手续费收入增长、费用控制以及拨备计提较少。
其中,净利息收入增长仍是盈利增长的推动力,规模增长则是净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申银万国统计,前三季度业绩中,规模、利差和中间业务分别贡献了净利润增长的13%、7%和9%。
中间业务在三季度由高速飞跃逐渐回归正常,前三季度共实现收入3204亿元。不过申银万国预计,未来随着监管机构对于银行储户小额手续费的监管,以及要求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不得违规收取信贷咨询费等费用,中间业务收费将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增速趋缓的过程。
存款业务堪忧
三季度银行普遍面临存款流失问题。初步统计,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同比增速不到10%。其中,除了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存款在三季度均为环比负增长,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环比存款下降幅度已经达到3%以上。
长江证券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信贷紧缩,派生存款减少;二是实际负利率,居民存款意愿不高;三是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受限,各上市银行难以通过理财产品吸引存款。
申银万国报告则指出,三季度,东部沿海、西北部分区域出现了民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实体和银行体系风险情绪上升,叠加信贷紧缩和多重监管政策,导致存款增长困难。从三季报中看企业存款的减少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加速投资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同时,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也制约了存款的增长速度。而且,三季度外汇占款的增长有所下降。
资本充足率有升有降
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总体有升有降。单个银行来看,深发展(刨除平安银行)、中信、宁波环比回升最快,分别较二季度回升2.96%、1.56%和0.87%至9.97%、10.43%和12.33%,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最快,环比下降74bp 至10.89%。
究其原因,深发展(刨除平安银行)、中信银行资本增厚分别是由于深发展定向增发291 亿元A 股、中信实施175亿元的A 股配股所致,而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回升则主要是由于其同业资产环比大幅减少,以及小企业贷款风险权重降低。南京银行之所以资本充足率环比降幅最大主要是由于其信贷资产扩张较快。
目前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民生、招商已公布融资方案,其他资本不足的银行如兴业、光大、浦发、交通等未来融资压力较大。银河证券认为,盈余留存及发行金融债是分子上升的主要因素,规模增长及银监新规是驱动分母增加的主要因素。如果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政策,资本充足率将是决定未来贷款规模增速的主要因素。
资产质量拐点未到
此外,对于市场一直担忧的银行资产质量问题,银河证券认为,谈论资产质量拐点言之尚早。
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二季度下降20 亿元,但其中建行环比上升12 亿元,深发展上升1.3 亿元,兴业银行上升0.5 亿元。银河证券认为,包括银根趋紧、商业信用上升的流动性压力而不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逆转是造成二季度逾期贷款增加的主要因素,二季度逾期上升262 亿元并没有在三季度转化为不良大幅上升。
工行相关负责人在与机构交流时指出,工行的贷款质量良好,个人按揭不良率仅为0.37%,较年初有所下降,开发贷款的不良率也已经下降到0.77%。而且,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不良率的下降并非源于贷款额增长,两者的余额均较年初下降。
长江证券认为,未来需密切关注资产质量:整体来看不良率双降,拨贷比提升至2.50%,目前资产质量良好,但未来有隐忧。在通胀上升时期,在经济增长较快且负利率的环境下企业偿付能力较强,随着通胀逐渐回落,负利率缩窄,企业偿付能力将面临不足,未来要密切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