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依然要看宏观面“脸色” 商品近期或加剧震荡
  • 糖价短期继续看空
  • 机构观点
  • 中金所
    举办期指量化对冲研讨会
  • 玉米弱势氛围浓重 短期情绪难以改善
  • 期指空头主力
    逢低减持意愿积极
  • 空头主力大幅减仓
    期指短期有望维持反弹
  •  
    2011年11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期货
    依然要看宏观面“脸色” 商品近期或加剧震荡
    糖价短期继续看空
    机构观点
    中金所
    举办期指量化对冲研讨会
    玉米弱势氛围浓重 短期情绪难以改善
    期指空头主力
    逢低减持意愿积极
    空头主力大幅减仓
    期指短期有望维持反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依然要看宏观面“脸色” 商品近期或加剧震荡
    2011-11-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郭晨凯制图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上周,欧债问题得到暂时缓解,美元指数大幅跳水,大宗商品普遍反弹。本周一,日本央行再度干预汇市,日元兑美元大跌,美元指数大幅走高,商品多数下挫。专家称,短期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仍将主导商品市场,由于欧债危机未获根本性解决,商品近期或将加剧震荡。

      

      日本央行干预汇市刺激商品下挫

      受日本央行主动干预汇市刺激美元指数大涨的影响,上周反弹行情似有“夭折”征兆,弱市再现,本周一全球大宗商品普遍震荡下行。

      国内方面,工业品跌幅明显,沪胶大挫近4%,沪铜大跌近3%,PTA重挫近5%;农产品也不能幸免,全线收跌。外盘方面,截至发稿,伦敦金属全部下跌,纽约原油回落至92美元附近,国际黄金跌至1718美元,芝加哥农产品普遍下探。

      伴随着商品下跌,美元指数大幅走强。截至发稿,美元指数大涨1.24%至76.01点。

      业内多认为,日本央行干预汇市成为昨日商品大跌的导火索。对此,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黄志强向记者表示,该国央行在今年8月4日干预过汇市,那时正处于商品股市重挫阶段,日元下挫力度有限。上轮干预汇市后,日元兑美元即反弹至历史高位附近,期间两度追加货币宽松措施,日元持续维持高位并在上周创历史新高。与上轮不同的是,本轮的干预是在商品股市呈现突破上行的情况下,短期来看,美元超跌反弹的可能性大,或对大宗商品形成利空影响。

      另外,有关美国大型期货交易商曼氏金融因欧债危机影响可能会申请破产或重组的消息,也令商品进一步承压。

      从技术面来看,上周五外盘股市和商品没有继续上涨,多呈震荡休整,似乎也暗示了周一国内商品将随之做技术调整。以化工品为例,上周化工品期价的上涨伴随而来的是持仓量的减少,这表明前期高位空单开始获利了结,而不是多头主动拉升,这表明行情的上涨持续性略显不足。因此,在基本面整体偏弱的情况下,化工品种的回调势在必行。

      

      商品走势依然看宏观面“脸色”

      经历上周的暴涨之后,国内期货品种基本完成了此前连续下跌的技术性修正,整体期价的走势开始向基本面靠拢。

      对于商品的后市走势,专家表示,短期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仍将主导商品市场。上周欧盟峰会虽取得进展,但欧债危机的实质解决仍将经历较长时间,商品近期回落的概率较大,但如果无经济衰退、欧债危机重现等重大问题,商品更倾向于加剧震荡,尤其是原油、铜和贵金属等品种。

      “商品短线剧烈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在欧盟峰会利好兑现之后,市场将寻求新的关注点。”倍特期货分析师刘明亮称。

      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认为,11月份对于商品市场来说注定又是一个“多事之秋”。市场眼球将聚焦本周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G20国峰会及美国10月份就业数据等经济事件和经济数据。“这些因素将对美元和整体商品短期走势提供重要指引,金融环境动荡下商品走势震荡仍将剧烈。”

      上海中期分析师李宙雷表示,欧盟峰会的利多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市场似乎对结果过于乐观,真正的解决细则还要进一步完善,债务危机离彻底解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