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蕾 ○编辑 邹靓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以房养老”概念,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各路资本瞄准万亿养老产业,从目前的进展及规模来看,保险公司或率先破局。
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背后,蕴藏着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而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与政府提供养老服务效率方面的缺陷,使得养老产业化、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这一发展过程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另一方面,产业本身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也势必对社会资金构成诱惑。
各路资本驻足关注的同时,专业养老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及PE无一例外的表示了浓厚的投资兴趣。专注于中国投资市场的咨询机构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最新调研显示,相较于其他资本,保险公司借助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有可能率先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
事实上,多家保险公司已开始有所动作。泰康人寿已购置小汤山温泉乡2000 亩“试验地”,投资40 亿元兴建养老社区;中国人寿则规划构建养老社区“一南一北”格局,北部已在河北廊坊拿地超万亩,南部则可能落户海南;合众人寿正在武汉建设“合众健康谷”,计划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端服务产业平台;中国太保则拟在崇明陈家镇建设“太保高端养老基地”;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也在积极争取与崇明方面合作。
从对目前在建或将建项目的了解来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可有多种模式。一种是建设与运营为同一主体,比如泰康人寿通过专门设立的“泰康之家”平台进行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该模式的优点是可控性强,便于保险公司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缺点在于保险公司缺乏房地产开发经验,资金占用规模大,投资周期长。
第二种是较受推崇的合作模式。如中国人寿开发的河北廊坊养老社区项目,由旗下国寿投资与中冶置业合作。该模式下投资商、运营商、开发商为合作体,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有利于充分挖掘开发商和保险公司各自的优势。
此外,保险公司也可采取股权投资的模式进入养老产业,通过战略性或财务性入股已运营较成熟的养老地产企业,以获得投资回报,并与自身保险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还可通过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成为养老住宅的持有者。目前该模式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比如美国的养老社区开发参与主体主要分为开发商、持有者和独立运营商三大类,其中,保险公司、基金等大型机构即通过投资REITs和运营商的方式成为养老住宅的持有者,以此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不过,投中集团分析师认为,当前我国并不允许开发REITs产品,而可行的方式则是发行不动产投资基金产品,该投资计划的资金架构类似于REITs,且关联到担保方、投保方等多方参与者。目前,已有保险公司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过类似尝试,可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