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路演回放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广告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资金·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外资投行:
    货币政策难放松
    财政政策或更积极
  • 部分银行贷款适当放松
    难现信贷闸门完全放开
  • ■市场动态
  • 央行维持地量回笼
    三年央票或淡出
  • 行情反弹高管蜂拥套现
  • 两部委要求AMC防范
    信托和理财产品投资风险
  •  
    2011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外资投行:
    货币政策难放松
    财政政策或更积极
    部分银行贷款适当放松
    难现信贷闸门完全放开
    ■市场动态
    央行维持地量回笼
    三年央票或淡出
    行情反弹高管蜂拥套现
    两部委要求AMC防范
    信托和理财产品投资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投行:
    货币政策难放松
    财政政策或更积极
    2011-11-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邹靓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邹靓

      

      进入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吗?记者从外资投行研究人士处了解到,多数认为紧缩政策已经结束,但并不预期全面性的政策松动。货币政策出现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短期下调准备金、利率的可能性都很低,相比较而言,财政政策方面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以防止经济下行风险。

      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变得更为敏感和灵活。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引发市场人士诸多揣摩。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认为,宏观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领域微调的条件已经成熟。“不排除一些存款准备金上调整的可能。我觉得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信贷管理和利率调整,这两项更代表货币政策真实的趋态,利率应该不会降,针对信贷管理的内容可能会出台。”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当前整体通胀继续走低,使得决策层在平衡政策方面有了更多空间。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在建项目投资仍然增长平稳的背景下,针对中小企业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结构性放松政策仍将持续,但货币政策方面,短期内不会全面转向放松,下调准备金及利率的可能性都很低。

      “决策层日前出台的结构性放松政策将有助于降低经济大幅放缓的风险,确保经济软着陆。对于小微型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以及降低部分服务业增值税的试点等,一方面给小企业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此外,对于保障性住房以及在建基建项目的信贷支持也给未来的投资增长提供了支撑。”屈宏斌说。

      根据花旗研究部门相关人士的预计,第四季度由于滞后的政策影响与外部环境的弱势,增长与通胀将明显下降。这将排除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但政策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不大,相比较之下,财政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以防止下行风险。

      “紧缩政策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全面性政策松动。通胀仍然高企,劳动市场紧张依旧,除非经济大幅度放缓,否则政策松动的可能性有限。”上述花旗研究人士预计,财政政策将更加灵活,以防止经济下行风险,政府有可能选择增加对保障房、社保体系与基础设施的开支。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则认为,中国政府采取了改革的方式进行政策微调,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中央已开始着手多项政策调整,其中包括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以及本周公布的新增值税试行方案。虽然当前进行政策调整符合周期性政策松动的规律,但其影响将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