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再次沦为大股东“提款机”
    亚星化学又遭调查
  • 广电信息
    挂牌两资产全部股权
  • 多家上市公司
    重大项目投向阜阳
  • 红墙新材谋划A股IPO 两实力创投入股“护航”
  • 吉恩镍业
    拟发14亿元公司债
  • ST光明设子公司
    完善“金叶”品牌终端销售
  • 增资力克橡塑
    时代新材开拓业务新领域
  • 宁波富达3.3亿象山拿地
  • 认购可转债 新兴铸管资助AEI开发铁矿
  • 实际控制人拟“打包”医药H股上市
    建峰化工借机甩掉“烫山芋”
  • 海联讯、安洁科技今起招股
  • 协议受让1700万股
    恒丰制动成博盈投资大股东
  • 中石化集团
    收购壳牌喀麦隆资产完成交割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公司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公司前沿
    再次沦为大股东“提款机”
    亚星化学又遭调查
    广电信息
    挂牌两资产全部股权
    多家上市公司
    重大项目投向阜阳
    红墙新材谋划A股IPO 两实力创投入股“护航”
    吉恩镍业
    拟发14亿元公司债
    ST光明设子公司
    完善“金叶”品牌终端销售
    增资力克橡塑
    时代新材开拓业务新领域
    宁波富达3.3亿象山拿地
    认购可转债 新兴铸管资助AEI开发铁矿
    实际控制人拟“打包”医药H股上市
    建峰化工借机甩掉“烫山芋”
    海联讯、安洁科技今起招股
    协议受让1700万股
    恒丰制动成博盈投资大股东
    中石化集团
    收购壳牌喀麦隆资产完成交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次沦为大股东“提款机”
    亚星化学又遭调查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培源 ○编辑 祝建华

      ⊙记者 郑培源 ○编辑 祝建华

      

      几次被证监部门三令五申整改的“大股东提款机”亚星化学正面临新的麻烦。继今年8月被上交所公开谴责,10月底被证监会山东监管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限时整改之后,今天又迎来了证监局的调查令。

      亚星化学今日公告,11月3日,公司收到证监会山东监管局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相关证券法律法规对其展开调查。这或是对亚星化学大股东亚星集团占款及相关问题调查的进一步升级。

      10月份,山东证监局发布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上披露的相关事实已经十分严重。今年前三个季度,大股东亚星集团及其控制企业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计9900 万元,并且拖欠公司租赁费、辅料款等共计7669万元。《决定书》同时披露了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部分银行借款利息未入账或记入“待摊费用”,合计2315万元。上亿元的挪用资金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仅实现利润102万元的亚星化学来说绝非小数字。《决定书》要求公司整改工作应于2011年12月底以前完成,不料一周未过,新一轮的调查拍马杀到。

      亚星化学俨然已经成为A股市场上的坏孩子。去年10月和11月,山东证监局已经对亚星化学进行了检查,公布了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量事实,亚星化学还收到了证监局的调查令。公司前董事长陈华森也就此黯然离职。今年8月,上交所又对公司及部分高管进行公开谴责,并作出了前董事长陈华森三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决定。然而,控股股东亚星集团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等行为依然屡教不改。

      刚接受过证监局调查,董事会也改头换面,可亚星化学为什么依然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大股东亚星集团的股权结构或许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动因。据悉,亚星集团原由山东省潍坊市国资委100%控股,2004年49%的股权转让给由管理层成立的潍坊亚星投资有限公司,而原董事长陈华森在亚星投资中占有33%的股份。

      2008年,亚星集团增资扩股后,亚星投资和潍坊市国资委的持股比例已经所差无几。因此,陈华森完全有能力控制亚星集团董事会,通过亚星集团对上市公司施加影响。另一方面,亚星集团因历史遗留问题自身资产质量堪忧,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也造成了很多时候不得不把手伸向上市公司。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有关法规对相关责任人处罚不严,也令违法者屡屡有机可乘。这次山东证监局再次叩门调查,后事如何,市场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