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市场回暖“太突然” 基金公司年底“抢发行”
  • 瑞银:
    不必对全球衰退过虑 明年A股将有所表现
  • ■市场动态
  • 海尔人寿股权再生变 合资保险续写大变局
  • 市场底部区域不建仓 次新基金屡现“零仓位”上市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市场回暖“太突然” 基金公司年底“抢发行”
    瑞银:
    不必对全球衰退过虑 明年A股将有所表现
    ■市场动态
    海尔人寿股权再生变 合资保险续写大变局
    市场底部区域不建仓 次新基金屡现“零仓位”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回暖“太突然” 基金公司年底“抢发行”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十月新基金募集创新低,清淡的基市人气让部分基金公司对年末发行“有心无力”;然而近期市场阶段性回暖,似乎使得投资者入市意愿有所提升。“敏感”的基金公司再度“打起精神”,重新投入到火药味浓重的新基金发行竞争中。

      十月不振

      三季度以来市场的跌宕起伏成为压在新基金发行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成立新基金仅有5只,平均单只基金募资规模仅为5.29亿元。而今年以来共成立新基金共有164只(A/B/C合并计算),平均单只基金募资规模为13.32亿元,无论在成立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上,10月发行成绩都与今年以来各月的平均水平相差较大。

      分析人士称,多因素造成十月新基金发行市场低迷:“十月成立的新基金多在三季度中下旬发行,而当时正值三季度末银行揽存任务上位,新基金发行注意力转移;此外,10月份有国庆假期因素制约,传统上假期因素会影响新基金发行;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三季度市场持续不断的调整,使得股市赚钱效应难以发酵,投资者入市意愿下降。”

      “今年以来基础市场持续低迷,大多数基金亏损,市场缺乏赚钱效应,自然难以吸引投资者。”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表示。

      突然转身

      受基市清淡人气的影响,新基金发行已成为压在不少基金公司身上的“包袱”,甚至有部分公司表示将放弃年初大跃进计划。然而就在基金公司“士气低落”之际,十月开始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近期市场摆脱海外市场走出“独立行情”,更是让部分投资者显现入市意图。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上周新增基金开户数比前两周明显增加,达到4.5944万户,环比增长约16.5%。分析人士称,虽然短期数据并不具备太大说服力,但对后市行情有一定期待或是刺激基民入市步伐加快的重要因素。

      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准备“提前收兵”的基金公司再度“摆开阵势”,希望借助行情回暖东风在年底“冲刺一把”。

      某即将发行新股基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发行赶早不赶晚,随着年底临近,一方面渠道越来越拥挤,另一方面,如果往后推迟会面对银行的揽储压力,效果较差,趁着市场有所好转,多“争取”一些规模。

      此外,债市的回暖也使得基金公司在发行方面有所侧重。观察近期公告不难发现,债基发行热度迅速提升。十月下旬至今发行的8只新基金中债基占了6席,另有4只债基即将投入发行。其中除了有获批已久的存量基金,也不乏刚拿到准生证立马投入发行的“新基金”。例如浦银安盛增利分级,上周二批文下发,本周二即发布公告称将在7日开始发行。

      分析人士称,随着年末银行存贷比考核大限的渐行渐近,渠道在基金发行配合力度方面可能会有所减少,因此近期或将是基金年内抢发行的最后时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