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对话前美联储高官:最好别指望QE3
  • 来自“美联储7人组”
    的商学院教授
  • 决策者的语言学
  •  
    2011年1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特别报道
    对话前美联储高官:最好别指望QE3
    来自“美联储7人组”
    的商学院教授
    决策者的语言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决策者的语言学
    2011-1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艾家静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艾家静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喻男子为玉,是说其智慧和品德温润质坚且光华内敛。无论真实情形如何,听他的讲座,与他对话,兰德尔·克罗兹纳都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作为曾长期参与美国最高货币、经济决策的人,兰德尔·克罗兹纳对美国、中国乃至欧洲的经济问题都看得相当透彻,表达观点时态度清晰,却滴水不漏。

      面对记者抛出的如何评价美联储在危机中的作为、是否推出QE3、美元以及人民币走势如何、“占领华尔街”运动何去何从、金融监管改革缘何缓慢等一个接一个敏感问题,他给出的答复圆润内敛,却并不令人觉得模棱两可。

      “监管和改革,不一定只是金融层面的,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能够支持、提升经济增长,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保护,维持市场的诚信和客户对市场的信心。”

      “改革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关注到‘黑天鹅’,即意料之外的情况;第二个原则就是尽量多地获取信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系统脆弱性和市场波动性。”

      从金融监管改革到衍生品的作用,字里行间都可以感觉到克罗兹纳深入严谨的学者风范,以及曾经作为决策者的一份责任感。

      克罗兹纳回忆起在美联储工作时的情景:7人管理委员会中的任何一人投了否决票,某个项目就被判了死刑。

      “在美联储工作时,是可以作决定的,而且有作决定的责任,有些时候甚至要在关键数据不全、且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在克罗兹纳看来,作一名经济顾问、学者,与扮演决策者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可以提出问题,可以畅所欲言,只是不能再作决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严谨的克罗兹纳也有十分活跃的一面。作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高级研究员,他发表论文超过100篇,涵盖金融市场监管、财务管理、大萧条以及货币政策等相关领域。最近,他与罗伯特·J·施乐合著的《改革美国金融市场》荣登“华盛顿邮报世界政治书籍”畅销榜。

      一直以来,克罗兹纳还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演讲者和评论家,经常应邀做客CNBC的谈论节目,也不时接受BBC、彭博、路透、CNN、《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各大财经媒体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