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广告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豪华车热销催生变局 大众欲收权奥迪引争议
  • 保时捷中国销量跑得欢
    大众欲合并难上难
  • 广汽丰田组合出击 上海叫板探虚实
  • 进口车赚钱
    跨国车企收权
  •  
    2011年1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公司
    豪华车热销催生变局 大众欲收权奥迪引争议
    保时捷中国销量跑得欢
    大众欲合并难上难
    广汽丰田组合出击 上海叫板探虚实
    进口车赚钱
    跨国车企收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进口车赚钱
    跨国车企收权
    2011-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观察

      ⊙记者 吴琼

      

      在欧美债务危机的笼罩下,跨国车企们纷纷惦记上中国业务。大众汽车集团、通用汽车集团、戴姆勒汽车集团轮番上演收权戏码。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版图中,一汽-大众利润最厚,也最让人眼馋。所以大众汽车集团的两个收权计划均涉及一汽大众。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和一汽集团达成协议,要拿回原属于一汽集团9%的一汽-大众股权。该股权转让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并等待审批。

      如果此次大众汽车集团收权奥迪进口车业务成功,一汽集团损失很大。仅以2010年一汽-大众利润220亿元计算,一汽集团让出9%意味着至少损失20亿的利润。接下来,如果大众汽车集团收权奥迪进口车业务,则一汽集团收入将减少近30亿元。相当于一汽集团利润缩水14.4%(2010年一汽集团利润207亿元)。

      大众汽车集团忙着争夺豪华进口车利润,戴姆勒汽车集团则插手国产豪华车利润。明为奔驰中国、北京奔驰整合销售体系,实则奔驰中国收权。完成整合后,奔驰中国正式染指国产车业务,且能分享国产奔驰车带来的利润。

      在两大德系汽车巨头争中国豪华车业务之际,通用汽车忙着要回1%的上海通用汽车股权。10月27日,上海汽车公告称,已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上汽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暂定名,实际名称以工商核准登记为准),注册资本4900万美元,其中公司现金出资2499万美元,占总股本51%。

      明眼人都知道,成立销售公司,是通用汽车买回上海通用汽车1%股权的前奏。因为金融危机时,通用汽车为自救,不得不向上海汽车转让1%的上海通用汽车股权。转让时,双方承诺,通用汽车拥有优先回购这1%股权的权利,但必须保证相关销售收入可并表计入上汽集团。

      面对跨国汽车巨头的收权,我们不能不思考,中国汽车真的变强变大了吗?为什么这些跨国汽车巨头们能如此轻易地收权呢?如果中国合资方真能不依赖这些跨国巨头们,何必理会这些收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