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1
  • T2:钱沿周刊2
  • T3:钱沿周刊3
  • T4:钱沿周刊4
  • T6:钱沿周刊6
  • T7:钱沿周刊7
  • T8:钱沿周刊8
  • 一条久未修通的山村公路
  •  
    2011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一条久未修通的山村公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条久未修通的山村公路
    2011-1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毛明江
      摄影
      唐真龙

      这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深受颠簸之苦的村民盼了多年终于盼来政府的修路政策,然而政策落实却如镜花水月。当地政府推动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收尾近三年,这条山区通往外界的山路依然不见任何动静,政府配套资金究竟哪去了?通村公路还修吗?本报记者下基层来到湖北省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枣阳市太平镇崔■村,关注这条久未修通的山村公路。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毛明江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虽然这款吉利车已经被加高了底盘,但是坑坑洼洼的山路还是不时与车底碰撞,发出刺耳的撞击声。“如果不是我的车加高了底盘,这里开车肯定进不来。”司机小张一边费力地打着方向盘,一边说道。

      小张是记者在县城找的一个出租车司机,之所以租小张的车子,不仅因为他的车子加高了底盘,可以开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因为他有很大的耐心,不至于因为山路太差一路抱怨而影响心情。

      车子翻过一座大山,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出现在眼前。9月的鄂西北已经洒满了秋的气息:山坳里的梯田层次越发分明,青黄相间的是水稻,金黄灿烂的是玉米,褐黄色的是大豆。在这个季节,地里的玉米熟了,黄灿灿的玉米随风摆动着胡须;芝麻收割了,一捆捆秸秆整齐地堆放在地头;花生也熟了,地里都是乡亲们忙碌的身影。

      闹心的山路

      政府推动的“村村通公路”工程也已经收尾,而村口的马路依然如二十多年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即使买一袋方便面,村民们也要翻山越岭到6公里以外的乡上去买。

      

      眼前的这个村子名就叫崔垱村,位于枣阳市北部山区,地处湖北省与河南省两省之交。村子四面环山,在崎岖不平的山区里,分布着13个村民组,村子面积很大,但人数却并不多,总人口加起来也就1000多人。这里距离最近的集市有6公里的山路,距离最近的中学有18公里的山路。村子里没有医院、没有银行网点,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小卖部。即使买一袋方便面,村民们也要翻山越岭到6公里以外的乡上去买。

      多年以来,通往村外的路一直是全体村民的心头之痛。如今政府推动的“村村通公路”工程也已经收尾,而村口的马路依然如二十多年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

      从上海到汉口862公里,最快的动车5个小时就到了,平均时速达170公里以上;从汉口到枣阳县城243 公里,坐火车大概要近3个小时,平均时速只有80多公里;而从枣阳县城去这个叫崔垱的村子,如果能找到愿意进山的司机,开车大概要2个小时,时速不到30公里。

      当记者一路体验到这三个截然不同的速度时,就在思考,速度能代表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速度越快,这个地方越发达。而速度很大程度上是由路决定的,所以路对于偏僻的山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路不通 致富难

      11岁的玲玲每个周日下午需要自己骑单车去学校,18公里的山路对于她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路修不通,经济没法搞。由于崔垱村地处偏远,农业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困难,已有的水利设施也年久失修。

      

      9月13日,中秋假期还没结束。刚刚吃过午饭,11岁的玲玲就收拾好行囊准备从家出发了,由于今天爸爸有事,不能送玲玲去上学,因此她只得自己骑着单车去18公里以外的学校去住读。由于村里的学校只有小学一到四年级,因此上完小学四年级,崔垱村所有的学龄儿童就得翻山越岭去10多公里以外地方去上学了。

      11岁,很多城里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可是玲玲已经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就像村子里其他孩子们一样,每个周日下午他们背上书包去18公里以外的学校,到了周五下午才可以回家见爸妈。玲玲家并不富裕,因此懂事的她坚持自己骑单车去学校,不过18公里的山路对于她来说,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晴天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周日下雨,因为一下雨,路上都是泥,黏着车轮,走几步就要得停下来掏车轮里面的泥,”玲玲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对于这条通往外界唯一的路,村民们这样形容。“每次上学的时候,我都在想,要是村上到学校之间能有一条水泥路该多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周日的时候下雨了。”

      修路对于这个贫困的村子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孩子们上学的路会平坦一些。“路不修好,啥事也干不了。”听说记者是来走基层的,崔垱村村委会书记张学兵向记者倒了一肚子苦水。

      张学兵给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村子里真实的故事。2010年9月,崔垱村迁民店村民组一位农民在打庄稼时,由于意外被急速转动的电扇片将右手打掉三根手指,当时血流不止,揪心的疼痛使得这位村民几欲昏厥,当地村民急忙向区卫生院以及县卫生院打电话要救护车救人,可是卫生院的回复让村民们颇感无奈。“由于你们山区特殊,道路行动困难,救护车无法派出。”情急之下,村民们只好将伤残者的下身绑在一辆摩托车上,上身绑在摩托车司机身上,一路颠簸将血淋淋的伤着送到卫生院救治,此情此景,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村民们感到心悸。

      “路修不通,经济根本没办法搞。”张学兵告诉记者。由于崔垱村地处偏远,农业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困难,全村的水利设施目前只有四五十口堰塘,并且大部分已经被淤泥於满,失去了堰塘存水的作用。“如果风调雨顺,老百姓还能靠天吃饭。一遇大旱大灾之年,对农民来说便是苦难临头。”

      农业靠天收,一些村民便寻思通过养殖业发家致富。多年前,有一位农民养殖户看到了崔垱纯净的自然山水,便在山区办起了养鸡场,由于山区独特的条件,养出来的鸡肉质鲜美,鸡蛋也是绿色鸡蛋。不过令这位养殖户没想到的是,当鸡开始产蛋的时候,麻烦来了!由于道路条件糟糕,鸡蛋在运出山区的过程中整筐整筐被碰撞烂掉,运输问题成了大难题,无奈最后他只得关闭了养殖场,不仅没赚钱,反而赔了本。

      “修路钱”在哪里

      由于山区道路条件太差,通村公路12万元每公里的报价没有工程队愿意施工。由于经济基础较差,配套资金的筹措存在困难,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促使崔垱村通过将山地出租的方式,获得通村公路的启动资金,尽早将通村公路修通。当地交通局最新的承诺是,今年年内无论如何也要将崔垱村的通村公路启动起来。

      

      修路一直是崔垱村民心中的头等大事,然而作为一个贫困山区,资金实力极其有限,修路资金的筹措成为一个大难题。不过“十一五”规划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央政府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并明确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按照规划,从2005年起到2010年初步完成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而根据枣阳市政府的规划,枣阳市计划在2009年8月底前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100%实现通村率的建设目标。

      但三年过去了,崔垱村的通村公路依然没见任何动静。这让当地村民产生了疑虑,崔垱不仅是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这里曾经是李先念创建军队所居住过的村庄,也是刘邓大军发展军队南下打仗的主要交通要道。“按照中央政府政策,这1000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该包含对崔垱通村公路的补贴。”张学兵表示。

      对于通村公路的建设资金,在村民中流传着多种说法,有说是被上级政府机关挪用了,也有说被某些政府领导贪污了。而更让村民觉得气愤的是,有村民针对此问题向上级政府反应,有关政府部门来视察之后,给出的反馈是,崔垱通村公路已经修好了,因为在交通部门制定的交通地图上已经清晰地将这条通村公路标注出来。

      盼望了几十年,眼看有希望了,可是修路之事又横生枝节。崔垱村的通村公路还修吗?修路的资金是否被挪用了?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找到了枣阳市交通局,一位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名叫董建军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对于崔垱村修路一事,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做出了解释。

      由于崔垱地处鄂豫两省之交,而目前一条跨越两省的通边公路已经规划完成,这条公路起自湖北境内的双河村到河南境内的祁仪,称双祁公路。按照相关政策,通边公路的修建标准高于通村公路,通边公路主要是靠政府财政修建。由于双祁公路正好穿越崔垱村,因此崔垱村需要将通村公路修建连接上通边公路即可,目前通边公路河南境内段已经修好起用,而湖北枣阳境内路段还没动工。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对通村公路的修建,政府财政每公里配套12万元,而村民组之间的公路政府每公里配套10万元,村集体尚需自行配套10万元。对于崔垱村来说,目前存在两个大难题:首先,由于山区道路条件太差,通村公路12万元每公里的报价没有工程队愿意施工。其次,由于经济基础较差,配套资金的筹措存在困难。

      “双祁公路目前已经作为“十二五”期间枣阳市的第一个公路项目上报,一旦双祁公路修通,对缓解崔垱村的交通问题也将起到很大作用。”董建军告诉记者。而除了通边公路之外,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促使崔垱村通过将山地出租的方式,获得通村公路的启动资金,尽早将通村公路修通。

      在记者采访快要结束之时,董建军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农村出身,老家修路同样也面临着配套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当地村干部召集在外工作的乡亲们自愿捐款,他本人捐了2000元。他表示,今年年内无论如何也要将崔垱村的通村公路启动起来,他说话的态度很坚决。

      记者希望这样的承诺能够兑现,尽早给渴望中的崔垱村群众带来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