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1
  • T2:钱沿周刊2
  • T3:钱沿周刊3
  • T4:钱沿周刊4
  • T6:钱沿周刊6
  • T7:钱沿周刊7
  • T8:钱沿周刊8
  • 未来货币政策“微调”空间不小
  • 我国9月份增持113亿美元美债
  • 央行称当前货币条件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获通过
    政府债务管理将强化
  • 农发行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1%以下
  • 上证消费50指数12月9日发布
  • 全国未开工房地产用地达21.3万公顷
  • 我国扶贫十年累计投入逾2千亿元
  •  
    2011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未来货币政策“微调”空间不小
    我国9月份增持113亿美元美债
    央行称当前货币条件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获通过
    政府债务管理将强化
    农发行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1%以下
    上证消费50指数12月9日发布
    全国未开工房地产用地达21.3万公顷
    我国扶贫十年累计投入逾2千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来货币政策“微调”空间不小
    2011-1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潘正彦
      □作者 潘正彦
      作者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观察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透过已公布的10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如CPI涨幅明显回落、银行新增贷款高于市场预期,实际上已经释放了货币信贷政策逐步微调的市场信号。在笔者看来,央行当前实施货币政策微调的空间不小。

      首先,今年以来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已经为其未来货币政策的“微调”预留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众所周知,目前货币供应量已替代信贷规模成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中介目标,央行每年需要制订与货币政策目标相一致的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等年度增长目标,并根据中介目标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相应调整政策。但由于当前汇率体制下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流动性变化的不确定,使得央行为实现货币供应、银行信贷等目标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例如,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货币供应量的非正常增长外,对2000年至2010年期间货币政策的目标(M2)值与实际结果的比较发现,M2的实际值大于其计划值的年份超过了8年,足以说明要完成M2的年度计划值并非易事。但自2011年以来,央行改变了年初大量投放货币信贷的传统做法,并综合运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组合,来保持货币信贷供应的合理适度增长。

      客观地说,央行的调控还是比较成功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目前货币信贷增长正向常态水平不断回归。截至10月份,M1和M2同比涨幅分别仅为8.4%和12.9%,增速继续回落并创下今年以来新低。M2增速的平稳回落,使得其16%以下的年度目标有望实现。另外,10月份新增贷款增长看似较“高”,但按今年全年实现信贷投放规模目标7.5万亿元来看,未来货币政策“微调”的总量空间仍然很大。

      其次,央行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扩大了货币政策对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影响力,也为政策“微调”创造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透过银行体系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地位的回升,也间接反映了央行已经扩大和提高了其对整个社会资金的影响范围,从今年前三季度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58%中可见一斑。另外,通过扩大存款准备金征收范围,央行也加强了与银行体系有关的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方面管理。这不仅降低了银行系统风险,也为提高银行体系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作用及为控制社会资金留有了很大的余地,这些准备都有利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微调”。

      当然,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仅为10万亿,为货币政策的微调也预留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根据今年年初预计,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至少需要14万亿,才能与维持GDP增长速度的基本需求相适应。但今年以来实际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却呈逐季下降态势,如前三季度分别为4.19万亿、3.5万亿和2.1万亿元。究其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其影响却较为显著。例如,造成了当前社会资金的紧张局面,特别是社会融资规模中股票和债券融资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社会融资规模扩张的“重任”将落在银行信贷肩上。实际上,这也增加了未来央行实施政策微调的市场空间。

      再次,在预期央行实施政策“微调”空间不小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实施政策的“微调”也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政策微调必须准确传递政策信息,避免给市场造成误导。客观地看,现在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紧缩了,但考虑到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幅放松货币信贷的条件同样也不具备。这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息。

      另外,政策微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市场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应。具体来看,今年前10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6.28万亿元,与全年增长目标相比,未来两个月信贷增长仍有较大余地;通过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适当缓解当前银行体系中存在人民币存款增速不断下降和银行存贷比紧张等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向社会释放货币政策已转向适度松动的政策信号。

      因此,在笔者看来,适度增加信贷增速和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当前实施货币政策 “微调”中比较务实的优先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