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国际油价重上百元 或为我国CPI走势添变数
  • 油价走高有望提振
    石油装备与替代能源需求
  • 世界黄金协会:三季度黄金投资需求增长33%
  • 亚洲抱团抵御欧美经济“寒流”
  • 中国-东盟经贸发展应着眼长远
  •  
    2011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国际油价重上百元 或为我国CPI走势添变数
    油价走高有望提振
    石油装备与替代能源需求
    世界黄金协会:三季度黄金投资需求增长33%
    亚洲抱团抵御欧美经济“寒流”
    中国-东盟经贸发展应着眼长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东盟经贸发展应着眼长远
    2011-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亚洲乃至全球的迅速崛起,中国与东盟等本地区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变得日益受人关注。毫无疑问,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共同努力下,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诱惑,需要各方以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积极看待。

      20年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东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与中国经贸往来规模最大、结构最深入、人缘最紧密的地区。自中国与东盟在20年前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对记者说,过去这些年来,东盟经济体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收益,绝大部分东盟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并且都在对华贸易中享有顺差,中国的很多企业也越来越多向东盟国家投资。

      据统计,从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79.6亿美元增长到2928亿美元,增长了36倍。今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预计全年贸易额有望超过3500亿美元。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第13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贸易额在五年内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

      此外,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这20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东盟国家既是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去年1月全面建成,将双边贸易发展进一步推向高潮。

      中国是出口对手?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些东盟经济体与中国的关系似乎在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近年来,西方舆论有意无意地将中国渲染为与东盟争夺出口市场与投资的对手。而李向阳则注意到,不少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时开始较多地采用“骑墙”战略,即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果实的同时,也希望借助区域外的大国来制衡中国,而美国则恰恰利用了这样一种心态,提出“回归亚洲”的战略。

      对于部分国家的这种心态,李向阳分析说,对东盟国家来说,由于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遇到过区域内的某个国家如此快速地崛起,所以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可能会有所戒备。短期来看,要马上消除这样的顾虑比较难。

      但从事实上看,中国与东盟在对第三国经贸中已经形成了互利的分工体系。梅新育注意到,就连美国贸易代表署也在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报告中指出:中国对美出口增长对于东亚区域而言绝非零和游戏。因为中国更多地是发挥了最终组装线的作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直接对美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对中国的元件出口增长迅速,在中国经过组装,最终还是出口到了美国。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对欧美出口大幅下滑的不利背景下,中国凭借稳健的经济增长,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的“稳定器”。

      汇丰银行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亚洲经济报告中指出,西方的金融动荡和股市暴跌再次冲击亚洲,但类似三年前的严重危机不大可能重演。因为与当时相比,亚洲对出口特别是对欧美出口的依赖度大幅下降,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以中国为重要核心的亚洲内贸的崛起。

      打破美国的“迷梦”

      “区域内贸易相对重要性的提高,恰好反映出高速增长的中国需求对亚洲经济的直接和间接促进效应。”汇丰的报告写道。

      专家表示,从本质上说,包括亚洲各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都日益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这几年西方深陷金融危机、主权债泥沼的背景下。

      “可以说,历史和地缘天然决定了东盟是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首选合作伙伴。”梅新育说,在某些国际势力企图策划针对中国实施经济“包围”的时候,强化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不仅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与东盟领土接壤,领海相望,更有地缘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美国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引起了各方关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明确表示,华盛顿将把推动TPP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但令人费解的是,身为APEC重要成员、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并未被邀参与TPP。正在澳洲访问的奥巴马本周三表示,尽管他对中国加入TPP表示“欢迎”,但中国“需要为此做出改变”。

      对此,梅新育表示,中方参加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另一个用意就是要打破美国的“迷梦”,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地区经济体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