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到底是什么催生了高利贷
  • 央行政策微调或将从微观转向宏观
  • 确立公信力
    是股市改革的基础与核心
  • 外资布迷阵:说的不做,做的不说
  • 互赢: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最大效应
  •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三课
  •  
    2011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到底是什么催生了高利贷
    央行政策微调或将从微观转向宏观
    确立公信力
    是股市改革的基础与核心
    外资布迷阵:说的不做,做的不说
    互赢: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最大效应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三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互赢: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最大效应
    2011-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陈宁远

      

      已退出对冲基金投资界而专心打理自家生意的索罗斯,近来传出有可能大手笔通过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的债券(或股权)而进中国内地“抄底炒房”的新闻。暂时先不考虑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内中所含的判断却是很有意思的,即认为中国有可能出现了地产价格的底部,但实际上中国地产市场价格刚刚开始有些松动,此时谈抄底恐怕有点过早。即使这个消息可靠,索罗斯是不是真的判断中国地产到了底部,我们亦无法得知。

      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索罗斯怎么判断中国地产价格走势,在于包括索罗斯这种以对冲基金方式在内的国际资本是否有可能大规模投资中国地产市场。

      毋庸置疑,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地产市场,是世界上同期资产价格上升幅度最大的市场之一。对这个市场,无论是直接投资开发,还是股权投资,还是以借款方式介入,对募集现金能力极强、判断市场较为专业的海外对冲基金来说,应该都是在全球投资市场整体资产配置的较好选择。

      即使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对冲基金做好了准备,可要想做出特大规模(比如像他1997年看空东南亚市场或者2008年做空美国本土市场那样)也不可能。因为就算受宏观调控,中国房企的资金链紧张,但受到外汇管制和投资地产的约束,海外各种资金想大规模入市也是有瓶颈约束的,绝非想出手就可以出手的。

      回顾2000年以来中国地产市场的高景气周期,外国资本几乎没有分享到这个市场的高成长。此刻索罗斯即便真的是来抄底,不仅市场准入的风险继续存在,而且也未必有把握判断此刻中国的地产市场就到了政策或者市场的双重底部。

      以索罗斯投资的原则和手段,即使真来投资也未必会从底部这种趋势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地产市场,而就是看到因为宏观调控,所谓中国地产的资金链紧张了起来,而他的资本是不受中国调控政策约束的,只要能够进入地产市场,只要条件合适(收益和风险可控),选择投资中国地产不是不可能。但影响不会那么大,不要说抄底了,就是想做到选择合适的项目都不容易,即使他从香港这个基本开放的资本市场入手。

      可以下个结论,国际资本即使在我们加入WTO十年之后,想大规模进入并影响中国地产市场,从而在这个高速成长的市场里获得利益最大化,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在中国地产市场,索罗斯的手段再高明,也无用武之地。

      那么,地产之外,其他投资市场如何呢?每当A股暴跌或者暴涨之日,总会有多种分析设想海外对冲基金在波动之中大赚利是。可惜这种分析常常只是猜测,而无定性分析,更无量化结果。除了数量可控的QFII之外,外资想在A股市场赚钱,在如今中国资本的监管体系下是比较难的。当然,那些认为国际资本通过A股波动赚钱的分析却也不全是情绪化的,虽然目前我国对对冲基金进入中国市场有着诸多限制,但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海外各类投资基金关于中国概念的投资或者投机的渠道毕竟已越来越多。

      比如二级市场上,在香港市场做人民币债券,在美国和香港市场做中国概念股;又如通过VC或者PE选择中国高速成长的公司;再像不受垄断限制的百胜收购小肥羊等等。这有利有弊,但从市场投资的结构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国际资本,因为投资中国而分享到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之果。连买房都受到极大限制的国外资本,也因为早年以制造业进入中国,后来终于发现当年购买的用来建厂的土地,其升值获利甚至远超做制造行业。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国际资本投资中国是赚钱的,而通过外国资本的赚钱效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这种互赢效应,也许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最好的总结。道理简单,在国际化高度一致的今天,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其市场不可能狭隘的,只是隶属于自己的资本有赚钱效应,而毋宁应该说一个全球最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其成长是多种资本共同推进的效果,也是各种资本都有赚钱效应的市场。

      比如我们看到,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很难在中国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赚钱,但不要忘记早年中国的地产是由包括港台资本在内的泛海外资本推进的。地产市场化最早的契机是国有土地的批租,而中国蓝筹股的成长更是受益于国际资本。无论如何,全球各种资本可以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和各种资产价格上升的利益,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各种资本投资中国最大的效应。这个效应不容置疑地意味着,依然在快速成长中国市场,已成世界各种资本投资争相进入的舞台。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