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明年经济环境复杂依旧
  • 世界经济持续走弱 全球贸易环境恶化
  •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往何处去
  •  
    2011年1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明年经济环境复杂依旧
    世界经济持续走弱 全球贸易环境恶化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往何处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往何处去
    2011-1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克新

      2011年,尽管遭遇经济减速,中国大宗商品需求依然旺盛,拉动国内产量大幅增长,同期市场价格高位宽幅震荡,创下新高后又大幅回落。未来大宗商品市场往何处去?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甚至再次陷入衰退以及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向复杂,但中国的消费动力更多来自国内需求,因此,可以预计明年中国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水平将先抑后扬,部分品种供应趋向偏紧。

      ⊙陈克新

      

      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高位宽幅震荡

      承接上年显著升温态势,2011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保持高位宽幅震荡局面。

      1.宏观经济减速,不改需求增长局面。

      2011年,预计中国GDP增速由2010年的10.3%,回落到9%左右,大体回落1个多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也出现全面减速。据预测,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为23.8%,比去年大体持平,但如果剔除显著升高的投资品价格因素,则实际增速至少回落了6个百分点;同期外贸出口增幅预计为21.8%,比去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存在投机泡沫的最终消费品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回落。 预计2011年全国商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为17%,比上年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水平,而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其实际增长率回落了6个多百分点。 三大指标的回落,直接抑制了工业生产增长水平。 2011年以来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逐月下滑,已从2010年12月份的18.5%一直回落到2011年10份的13.2%。

      尽管整体经济减速,一些消费受到抑制,但中国大宗商品需求依然旺盛。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11年1—8月累计,全国8种重要大宗商品的表观消费量约为42亿吨,比上年增长13.9%。重要大宗商品品种中,全国铁矿石表观消费量12.7亿吨,增长18.1%;煤炭表观消费量25.5亿吨,增长13.6;石油表观消费量3亿吨,增长4.9%;大豆表观消费量4618万吨,下降7.5%;铜的表观消费量也出现下降。

      预计2011年上述8种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接近63亿吨,增幅在12%左右。其中煤炭表观消费量向40亿吨靠拢,增长14%左右;铁矿石表观消费量18亿吨以上,增幅超过15%;石油表观消费量大约4.5亿吨,增长5%左右。

      2.旺盛需求拉动,新增资源以较高水平增长

      旺盛消费需求,拉动了新增资源较大幅增长。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11年1—8月累计,全国8种重要大宗商品新增资源量为42.1亿吨,同比增长13.8%,超出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与消费需求基本同步。

      重要大宗商品中,仍以煤炭为首,新增资源量接近26亿吨,同比增长13.4%;其次为铁矿石,新增资源量12.7亿吨,增长18.1%;橡胶与电解铝的增幅也较大,在8%以上。受到汽车产销大幅回落影响,石油与有色金属资源增速放缓,石油仅增长4.9%,铜增速还出现了负增长。预计2011年全国8种大宗商品新增资源增长12%左右。

      整体来看,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高耗能、高物耗特征依然明显,不利于可持续、健康发展。

      新增资源构成中,国内产量提高成为主要拉动力量。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11年1—8月份累计,全国8种重要大宗商品国内产量同比增幅为15.4%,大大高出同期6.9%的进口增幅。重要大宗商品中,煤炭、铁矿石、精炼铜产量增幅较大,都在14%以上,高的达到了22%。

      重要商品中,除石油与铁矿石之外,其他品种进口水平普遍回落,尤其是有色金属与大豆下降幅度较大。这反映了国内紧缩内需的政策效应。

      3.多重因素推动,市场价格再次创出新高

      2011年以来,美元等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冲击,中东及北非政局动荡、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供求关系偏紧等多重因素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由此导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CCPI)再次创出新高。

      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 2011年1—9月份累计,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同比上涨25.7%。从各月价格环比情况来看,基本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到2011年9月份,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CCPI)比年初上涨9.6%。

      进入10月份以后,虽然受到欧美“双债危机”恐慌气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回落,但很快转为上升。其中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攀升到90美元/桶,甚至一度跃上100美元/桶关口。预计2011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比上年上涨20%左右。

      重要大宗商品中,矿产品和部分食品类产品涨幅较大,金属类产品涨幅较小。尽管10月份部分商品价格均有回落,但除铁矿石外,其他商品价格回落幅度不是很大,即即便是铁矿石价格,进入11月份以后也出现企稳迹象。预计2011年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水平,高位运行态势不会改变。

      明年大宗商品市场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展望2012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形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供求关系与价格行情,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减速与货币贬值两大因素博弈,呈现先抑后扬,宽幅震荡格局。

      1.消费需求继续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发生调整

      2012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全年经济增长能够在9%左右。从名义增长率来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增幅,工业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增长16%左右,外贸出口增长回落到20%以下,甚至有可能更低。受其影响,全年8种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达到69亿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需求增长水平有所回落。其中煤炭表观消费量达到或超过42亿吨,铁矿石表观消费量不低于约为20亿吨,增幅均在8%以上。石油表观消费量向5亿吨关口靠近,增长5%左右。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对内部转型与外部债务危机冲击,由此产生大宗商品消费结构的明显调整。这种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内部需求的增长明显高于出口需求(含间接出口)的增长。据测算,2011年中国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转为负数。预计随着出口水平的进一步回落,2012年,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依然为负值,国内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上升。这就导致中国大宗商品消费结构中,国内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大宗商品需求,更多地向内陆省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倾斜。从2008年开始,随着加工制造业的梯次转移,中国内陆省市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超出沿海发达地区。这也使得中国大宗商品消费结构中,沿海发达地区消费比重继续下降,而内陆省份消费比重继续提升。

      这种消费结构性调整,是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以后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下去。

      如果新一年内各国货币竞相严重贬值,尤其是欧元区崩溃,将会刺激一些国家将纸币形式的外汇储备,部分转化为大宗商品等实物形式,由此增加全球大宗商品实物性避险需求,也会成为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

      还有一种情况,即欧美债务危机严重恶化,甚至出现超过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受其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实体经济需求萎缩,价格行情出现深幅跌落,将会引发中国一些部门与企业的“抄底”行为,从而导致总需求结构中,“抄底储备需求”的明显增多。

      2.资源供应难以宽松,进口比重提升

      中国较高水平的大宗商品需求,为全球资源供应提供了强大动力。预计新一年内全国大宗商品新增资源量接近70亿吨,增长 10%以上。其中煤炭新增资源量在42亿吨以上,增幅也在10%以上; 铁矿石新增资源量有可能跃上20亿吨关口,增幅都不会低于8%;石油新增资源量4.8亿吨左右,继续5%左右的小幅增长态势。

      受到资源储备及其开采成本不断提高影响,新增资源结构中,国内产量较为平稳,增长幅度有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淘汰落后的巨大压力,亦约束了产能的更多释放。其中钢铁、煤炭、水泥、焦炭、矿石等产品所受约束较为明显。比如粗钢产量难以超过10%,由此使得矿石、焦炭等冶炼材料产量增速相对平稳。

      国内产量的相对平稳,使得中国需求增长所要求的资源供应,更多地向进口倾斜。预计全年8种大宗商品(不含谷物、棉花、食糖)进口量将达到或超过12亿吨,增长8%以上,明显高出上年增幅。其中石油,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橡胶等产品进口增幅都会有不同程度提升。

      资源进口总量中,中国企业走出去,所获得的铁矿石、天然橡胶、石油、有色金属等权益资源比重提高,同时一些大宗商品进口来源地区多元化。比如进口铁矿石中,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进口比重下降,而来自其他地区的比重上升。

      影响2012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危机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动荡,以及一些国家的资源保护措施,由此引发大宗商品的供应干扰。二是出现新的严重自然灾害。由此可见,2012年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资源供应依然趋紧,不要指望出现所谓“宽松拐点”。

      3.经济减速与货币贬值两大因素博弈,市场价格先抑后扬

      总体看来,今后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主要受到经济减速与美元贬值两大因素博弈制约,呈现先抑后扬,近弱远强格局。

      1.“双债危机”下全球经济共同减速,拖累实体需求。美欧国家“双债危机”问题所以瞩目,主要在于全球金融体系会因此遭遇重大冲击,甚至引发世界经济新的更加衰退。而庞大债务的持续增长,势必加重政府财政利息负担,导致其他方面支付能力被迫缩减。

      2.美欧国家非常规减债,成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新因素。美国借助于美元霸权,实现其“非常规减债”,由此引发今后世界货币,尤其是美元的持续贬值趋势。受其影响,大量货币再次进入市场,势必引发国际市场包括矿石、焦炭、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成为推高全球钢材价格上涨的新因素。对此,要予以高度关注。

      3.两大因素博弈,引发钢材市场近弱远强格局。总体而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行情处于上述两大因素的博弈之中。经济减速,甚至经济衰退力量大于美元等货币贬值力量,大宗商品价格跌落;反之价格就会上涨。

      近期来看,全球经济减速,甚至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大宗商品市场面临很大风险,处于相对弱势。无论是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都不排除跌落的很大可能性。中、远期来看,因为多种因素引发的美元贬值将占据上风。

      重要大宗商品中,农、矿产品产品类,如谷物、油料、矿石、煤炭、黑色金属等,因为成本刚性较强,易于受到自然灾害干扰,以及消费需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国家,即使西方国家出现更严重经济衰退,其价格跌落空间有限。与此不同,有色金属、橡胶等商品,因为金融属性更强一些,在恐慌避险气氛以及流动性泛滥影响下,巨量资金大进大出,市场价格的震荡幅度远大于前者。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