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出口专利+创投助力
    微芯生物筚路蓝缕筹谋IPO
  • 发展太快会放大各种风险 房地产基金暴发式增长难持续——专访建银精瑞董事长李晓东
  • 地产PE井喷考验监管层智慧
  • 安徽样本:
    引导基金扶植高新企业
  •  
    2011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出口专利+创投助力
    微芯生物筚路蓝缕筹谋IPO
    发展太快会放大各种风险 房地产基金暴发式增长难持续——专访建银精瑞董事长李晓东
    地产PE井喷考验监管层智慧
    安徽样本:
    引导基金扶植高新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出口专利+创投助力
    微芯生物筚路蓝缕筹谋IPO
    2011-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阮晓琴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全泽源

      

      在历经曲折十年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最近迎来了第三轮融资。按计划,这也是冲刺国内IPO之前的最后一次融资。微芯生物总裁、首席科学家鲁先平博士告诉记者,微芯生物拟于2013年递交IPO申请,顺利的话预计2014年上市。

      目前,微芯生物由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礼来、新加坡淡马锡和软银以及创业团队联合持股。其中,单一最大股东为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2%,它是中国最大生物芯片研发商,有清华大学背景。上述投资人当中,北京科投是有北京国资和北京海淀国资背景的风投,天津泰达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而礼来、淡马锡和软银作为医药界和风投界领军企业。强大的股东背景,使微芯生物看起来不同寻常。

      用鲁先平的话说,微芯生物要领跑我国医药行业,做其他企业无法复制、赶超的生物医药企业,做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创药。

      这条路异常艰难。微芯生物总裁鲁先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两次提及一个数字,“回国搞生物医药的‘海龟’中,只有不到5%在坚持做原创药,95%以上转到CRO(药企研发外包的承接方)上去了。”鲁先平所在的百华协会(Bayhelix)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生物医药界的非赢利专业组织,平常大家经常交流。“由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缺失,医药卫生体制及药政管理体系等支撑技术创新机制的不同,在中国做生物医药远远比美国难。”鲁先平如是感叹。

      2000年,鲁先平接受朋友、博奥生物总裁程京邀请,辞去普林斯顿一家药企研发部门主任职务回国创业。他的起步是与同伴研发了一个基于化学基因组学技术的系统平台来评价筛选有潜力的治疗性药物。2001年,这一创新药物早期筛选预测的核心技术平台帮助鲁先平及他的团队成功融资600万美元,在当时,这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笔不小的投资。在落户深圳后,微芯生物受到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获得了500万元的研发支持资金。有了资金保障微芯生物专心投入到原创新药的研发中。据介绍,微芯生物研发领域主要是代谢类药物如糖尿病用药,肿瘤药,免疫类药物,如治疗风湿等疾病的药物。

      但是,事情却不如想像中的那样顺利。

      2001年微芯生物正式运营,总部设在深圳,主要是为了离传说中正在筹备的“深圳创业板”近点,股东们甚至已经设计好了资本退出路线。2003年左右,深圳创业板“流产” 使微芯生物上市计划打了水漂。2004年设立的中小板对于尚处于研发阶段的微芯生物来说,高高的盈利门槛将其挡在门外。

      2005年,鲁先平一位朋友的公司在韩国创业板上市。看到这个消息,他的心里有点酸楚。美国从新药研发企业成立的最初阶段到最终新药上市,由于有适合于生物医药行业特点的资本退出机制,每个不同环节都有相应的风险投资公司接力,如果研发企业有独特的核心技术或原创新药进入临床II期,就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金,推进临床研究和产品上市。一家新药进入II期临床的公司在股票市场市值可以达到10亿美元,但在中国,企业盈利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上市,而直到2006年微芯还处于亏损状态,无法达到国内上市要求。

      迫于盈利压力,鲁先平与董事会达成一致意见,将微芯生物的化学基因组学新药研发平台向国内外开放,帮助跨国药企及国内药企利用该技术进行创新药的研发。当时,几乎所有国内大型制药企业都跟微芯“谈过恋爱”,但最后却不了了之。与仿制药相比,创新药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而且由于国内临床用药的规范尚不成熟,创新药并不一定带来高额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将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创新药研发上。2007年3月,一家美国企业HUYA 生物科学国际有限公司获得了微芯生物抗肿瘤化合药物西达本胺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国际专利使用权。这是中国医药企业第一次向国际企业授予这种专利。这样的商业模式为公司带来了赢利,并完成了第二笔8000万元的融资。

      中国新药注册制度也不利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在美国新药注册是“备案制”,企业提出申请,30天内只要没有第三方提出异议,就可以自动进入I期临床;中国新药注册是“审批制”,审批时间需要6个月。美国ATON公司几乎与微芯同时成立,针对的“靶点”也相同,2005年ATON就被默克收购,现在新药已经上市,而微芯的新药那时才进入I期临床。

      临床试验又让鲁先平耗费了大量精力。国内临床医生的大部分经验来自仿制药,只要按照国外已经公布的各项设计和指标,在国内达到相应的效果就可以了,基本上就是模仿。但创新药需要临床医生独立设计各项指标和全套技术方案,以此指导临床试验。但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还缺乏这种创新的科学思维模式,微芯的研发人员不得不亲自参与临床试验各个环节,这牵扯了大量的精力。

      此外,政府对于基本药物目录的定价方式采取生产成本核算而非研发成本核算,不利于创新型企业。不过即使步履艰辛,微芯生物还是没有放弃创新药研发这一主旋律,从目前看,该公司正实现在中国进行原创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微芯生物如今正行进在原创产品上市前夜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