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公司巡礼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T9:钱沿周刊
  • T10:钱沿周刊
  • T11:钱沿周刊
  • T12:钱沿周刊
  • T13:钱沿周刊
  • T14:钱沿周刊
  • T15:钱沿周刊
  • T16:钱沿周刊
  • 情绪因素左右市场 走强仍待利好提振
  • 前瞻性布局政策蓝图
  • 东方证券:
    细选中档消费类股票
  • “限广令”冲击波
    券商看好新媒体替代
  • ■最新评级
  • 现阶段“看空”是常识性错误
  • ■行业报告
  •  
    2011年12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观察
    情绪因素左右市场 走强仍待利好提振
    前瞻性布局政策蓝图
    东方证券:
    细选中档消费类股票
    “限广令”冲击波
    券商看好新媒体替代
    ■最新评级
    现阶段“看空”是常识性错误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情绪因素左右市场 走强仍待利好提振
    2011-12-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西部证券 张炜玲 ○编辑 杨晓坤

      ⊙西部证券 张炜玲 ○编辑 杨晓坤

      

      周三股指呈现低开低走、一路下滑的走势,沪指先后跌破2400点和5日均线,日K线上收出一根长阴线,投资者情绪遭受重创。盘中所有板块无一上涨、满盘皆绿,权重股杀跌明显,有色、煤炭、水泥、汽车、钢铁等跌幅很大;前期热点行业和概念普遍大幅回调,传媒娱乐、物联网、环保等板块出现补跌。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从K线形态看,沪指有意向前期低点2307点靠拢。

      

      担忧情绪引发资金逃离

      周三股指的杀跌动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水泥、有色、汽车、钢铁、煤炭、地产为代表的周期性板块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剧,资金持续流出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是近期市场热点品种纷纷跌幅居前,出现强势股补跌的迹象。行业板块如农林牧渔、传媒娱乐、信息技术等,个股如种业股龙头荃银高科、传媒娱乐的龙头奥飞动漫等均跌停。强势股回调意味着游资热钱有进一步减仓动作,对市场热情打击较大,明显抑制了多头的跟风热情。周期股的持续杀跌和强势股的补跌意味着资金流出趋势加剧,显示无论机构资金还是短线游资均选择逃离市场,整个市场已完全丧失了赚钱效应,短线投资者的每次追涨之后就面临被套,市场的后续跟风盘自然不振。

      周三市场的急挫,有人把原因归咎于国际板将走内部流程的传闻,受此影响导致B股暴跌带动A股联动下跌。但笔者认为,此传闻并非市场大跌的根本原因,而只是空头借机打压市场的借口,市场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对未来经济环境疲软的担心。近期公布的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和数据均呈现下行趋势,如汇丰PMI指标回落至50以下、10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滑、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外汇新增占款负增长、地产销售下滑和降价信息等数据均显示未来国内制造业活动可能进一步放缓,从经济指标上逐渐看到加速下降的迹象,并且潜在增长率很可能已经下滑,而目前正处于经济衰退的初期,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再加上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美经济麻烦不断,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担忧。

      

      在经济与政策博弈中找机会

      目前经济领先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引发市场出现急速下跌走势。但随着CPI的回落,在全球经济局势复杂的背景下,政策有形之手正在酝酿微调和预调,来应对经济下滑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事实上,近期政策面已有明显体现,存准率下调应是货币政策微调的明显信号。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和实施,目前国家已开始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税收改革、发展新兴产业等支持经济增长的举措。而且尽管当前领先数据处在低速区域内,而同步指标还在高速线附近,显示国内经济虽然下行,但目前还没有硬着陆的风险。中期政策与经济的博弈将对市场走势构成根本影响,国内经济数据的回落和海外危机的加剧除了将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也会倒逼国内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节奏。

      周三市场的放量下挫令短期趋势明显走弱,短线可能考验前期低点2307点。不过,在通胀缓解、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松动预期的背景下,政策底和估值底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市场做空的幅度。当前大盘的探底对来年的行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历史上看,经济下行周期中的政策定向宽松往往会带来结构性行情,因此投资者在目前的行情中应调整好心态,切忌盲目杀跌,后续可继续关注政策微调以及外围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