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版
  • A16:基金·人物
  • T1:入市十年
  • T2:入市十年
  • T3:入市十年
  • T4:入市十年
  • T5:入市十年
  • T6:入市十年
  • T7:入市十年
  • T8:入市十年
  • T9:入市十年
  • T10:入市十年
  • T11:入市十年
  • T12:入市十年
  • 银行经营模式未根本转变
  • 保险业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  
    2011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T11版:入市十年 上一版  下一版
     
     
     
       | T11版:入市十年
    银行经营模式未根本转变
    保险业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业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2011-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敬国

      □张敬国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排头兵。早在1980年中国已经开始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995年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到广州,期间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性机构。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承诺,到2006年底银行业处于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而保险业过渡期只有3年,比其他金融行业提前2年全面对外开放。2004年底,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

      自2004年12月起,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业务,取消对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地域限制,设立合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可达51%(但是寿险公司外资持股不超过5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迅速做大做强。从2001年到2010年,保险业机构数从35家增加到134家。其中外资机构从21家上升到53家,占比从60%下降到40%。全国保费收入由2110亿元增加到1.45万亿元,其中外资机构从33亿元上升到634亿元,占比从1.6%上升到4%。总资产从2001年的4600亿元增长到5.05万亿元,其中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从2001年的253亿元增长到2,621亿元,占比保持在5%强比较稳定。

      在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和总资产中,寿险业比重较大,截至2010年占比分别约为70%和85%。2001年-2010年寿险保费年均增长率达到27%,寿险密度从150元/人上升到722元/人,寿险深度从0.7%上升到2.5%。目前寿险保费规模国际排名第5位,全球市场份额为5.7%。2011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1254亿元,其中,中资10928亿元,占比97.1%,外资326亿,占比2.9%。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业在整体实力、体制机制、监管能力、产品和服务功能上实现了飞跃。一些国外的保险经营理念和模式被外资公司引入中国市场,并被中资公司借鉴并发扬,例如在市场营销方面,外资公司先后把个人保险代理人、银行保险、电话销售保险等引进中国市场,这些都已成为中资保险公司的销售主渠道。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前行者。与银行机构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状况相比,保险业的费率和收益率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确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保险业在市场化定价方面不断前行。一方面,在财险领域,各项财产险费率包括汽车险等等完成了费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寿险领域,虽然还存在监管当局对预定利率(即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的保底回报率)进行了的规定,要求“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但是在整个行业的寿险领域,传统寿险产品占比约为10%,包括分红、万能型在内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占比约为80%,而投资型产品的回报率较多地与保险公司的市场投资回报率相关。

      近年来保险公司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础设施债券计划等领域投资成为其投资的主要部分,而这些市场的回报率已经充分市场化定价,可以说,保险业走在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定价的前列。

      展望中国保险业发展,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比较来看,尽管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世界排名第二,但是中国的保险深度仅为2.5%左右,仅相当于日本的上世纪70年代和我国台湾地区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从寿险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薄弱,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城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仅为38.6%和15.2%,城镇参保人人均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为7070元,农村参保人人均养老基金累计结余仅为412元。中国社保体系的完善需要商业保险大力发展的支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保险业的机构发展、业务开发、运营管理等在很深程度上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保险业发展,更多地需要中国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例如,为了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作用,各国财政往往给予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一定的税收优惠。人寿保险税收优惠包括对保险公司及投保人所实施的税收优惠,对投保人支付保费、保险金给付以及累计利息部分等等方面给与税收待遇。税收优惠有利于提高投保人购买人寿保险的积极性。

      2006年“国十条”提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计划,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但是对于税收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和养老保障方面没有突破。未来几年,中国关于保险领域的税收政策改革进展将会对寿险业的发展以及更深入的国际化带来巨大影响。

      从财险来看,中国保险业在发展国内市场业务的同时需要推进国际业务的开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速约为22%,远远超过世界贸易增速的5.7%,2010年中国贸易额已经占到国际贸易额的9.6%。但是,中资保险公司承保的全部国际航运保险业务也不足全球市场的3%,中资保险公司在财产保险领域技术含量较高的传统海上保险业务领域影响力较小。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2000家子公司、分支机构或者代表处,以我国在海外发展的企业为主要客户。相比之下,中国保险业在“走出去”问题上动作比较缓慢。展望下一个十年,与中国经济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相辅相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业国际化都将加快步伐,保险业如何拓展国际业务和开发国际市场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