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零距离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A9:市场·期货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金融泡沫交易保卫战
  • 人民币汇率回归常态迎接更大挑战
  • 限购令并非长久之计
    管理层理该早谋良策
  • 基金,今年真成鸡肋了?
  • 从“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
  • 全A考分 ≠竞争力
  •  
    2011年1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金融泡沫交易保卫战
    人民币汇率回归常态迎接更大挑战
    限购令并非长久之计
    管理层理该早谋良策
    基金,今年真成鸡肋了?
    从“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
    全A考分 ≠竞争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泡沫交易保卫战
    2011-1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美联储11月30日宣布,决定与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及欧洲5家央行达成一致,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0.5%,并将互换协议延长至2013年2月1日。根据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美联储会向欧洲央行及其他央行借出美元,以交换包括欧元在内的其他货币。

      虽然美联储的声明把注入流动性的互换行动,与减轻流动性紧张局势对个人和企业信贷供应量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培育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也有观点把六大央行与中国央行11月30日晚宣布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联系起来,认为是全球银行继2009年联手降息以后再次联合拯救行动。但是笔者认为,互换行动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局势,与推动投资、消费的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无关。将这次高调的互换,视作美联储第三次量化宽松,拆借给六大央行支持再次“联手救金融市场”的行动,应该更合适。

      首先,这次互换是其他五种货币换美元,而货币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一定是宽松本国的货币。各国货币换成美元,不能直接用于日常经济投资和消费活动,各国央行必须发行本币完成货币兑换后才能参与本国经济活动。如果真要刺激经济增长,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绕如此大一个弯。

      而且美联储实施两次数量宽松货币政策,零利率政策已经三年之久,银行并未全面恢复对企业的贷款。而且所谓银行控股公司,是美联储为了“名正言顺”地救助投资银行采取的更名花样,从来就没有企业信贷之类的业务。美国银行如此,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不要寄望美元供给增加后,其他金融机构会增加企业信贷加大实体经济的投资而“舍身成仁”。

      其次,通过互换增加的美元的需求,也与国际贸易支付无关。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货币,如果各国经济很活跃,能源、原材料以及相关进口增长会加大,国际储备货币的贸易支付需求当然也会上升。但五大互换美元的国家,当下都处在困境中,特别是欧元区各国深陷债务危机,日本还未走出2008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又遭遇核泄漏,现在又债务缠身。特别是日元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的日本经济的恢复,依赖能源和其他原材料进口的日本也不可能大幅增加进口,贸易大幅增长以及相应的贸易支付的美元需求的增长并未发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基本是国际储备货币或者准国际储备货币,进口的结算货币大多是本币,近期因为国际贸易支付需求所增加的美元需求想来非常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五大央行兑美元干什么呢?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导致美元需求增长,近期主要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流动性紧张局势。近期欧元区债务危机越演越烈,欧元货币联盟风雨飘摇,大量投机性流动性减持欧元和欧元资产,“避险”美元和美元资产,这在导致美元升值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低的同时,也使美元需求大幅上升。这与几个月前五大央行向欧洲银行注资美元前的欧洲金融市场形势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上次仅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美元“避险”需求增加,这次全球五大央行所在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美元“避险”需求的增长。

      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主要职能已被不断“创新”,从储存和贸易支付变成一个交易产品,货币投机变成主要职能。而“避险”与投机几乎是画等号的。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交易已大大脱离实体经济。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危机后,国际市场外汇交易全年达到880万亿规模,高出2007年284万亿,增长近50%。8天的外汇交易规模就超过国际贸易全年的支付总量。全年外汇交易是全球70万亿经济规模的12倍。如此巨大的投机规模,美元流动性紧张就可想而知了。

      互换行动,实是一场“避险投机”货币保卫战,也是金融市场货币的泡沫交易行为保卫战。五大央行兑换美元,相当于美联储发行基础货币,再次通过各国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注资,加大影子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可能增加未来全球更大的美元流动性,也就相当于美联储变相实施了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次互换没有确定上限。美国人印钞票从来不手软,自己印了几万亿收购“毒垃圾”拯救金融机构,还建议欧洲央行也无上限购买各国国债,这种以更大的“泡”来治“泡”的注资金融机构的行动,可能像前两次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一样,不但不能救经济,还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把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推向二次衰退。

      所以,不能把中国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六大央行的互换行动联系起来。也不该把时间巧合,理解为全球央行联手拉动经济强劲增长的联合行动。当然更希望中国近期的政策调整与六大央行的行动没有任何关系。不然,为了配合六大央行的并非为了拉动经济强劲增长的政策联合行动启动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经济可能要付出过度反应的代价。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